身系安危四十秋,公才合作济川舟。
和风北雨人人悦,土俗民情处处求。
西北烽烟今日急,东南凋瘵几时瘳。
平生忧国忧民意,心纵求休谊可休。

《赠刘东山先生赴大司马之召》是一首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全诗共八句,其大意是:我身系安危四十年,您的才能堪比济川之船。北风和煦南风骤雨,大家都感到欢喜;民间风俗各地习俗,都来向你请教。西北边疆烽火正急,东南一带凋敝几时能治好?您一生为国家忧虑,百姓的疾苦,您心也忧。即使想求得休憩、友谊,但也不能就此罢休。

注释:

  • 身系安危四十秋:身系,身受牵连或牵涉;安危,安危祸福;四十秋:四十年。指你我身遭国事的牵累已四十年了。
  • 公才合作济川舟:公才:指先生;济川:渡过河流;才:才能;合作:共同工作;济川舟:渡江的船只。意谓你的才能堪比渡河的船只,能够渡过国家危难的江河。
  • 和风北雨人人悦:和风:暖风;北雨:冷雨;人人悦:每个人都喜欢。指人们因你的政策而得到好处,所以大家都很高兴。
  • 土俗民情处处求:土俗:当地的风俗习惯;民情:民间的情绪;处处求:到处寻求;指民间对治理国家的方法有种种要求和请求。
  • 西北烽烟今日急:西北:泛指南北方地区;烽烟:边关报警的烟火;急:紧急;指西北边境战事紧急。
  • 东南凋瘵几时瘳:东南:指南方;凋瘵:病弱;瘳:病愈。指国家的东南地区也受到战事的影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什么时候能解除战争带来的灾难呢?
  • 平生忧国忧民意:平生:平素之时;忧国忧民:为国担忧,为民着想。意谓自己平素时刻都在为国家和人民担忧。
  • 心纵求休谊可休:心纵:只要心里愿意;求休谊:希望保持友好的关系;休:停止;可休:可以停止。意谓只要心里愿意,只要保持与先生的友好关系就可以使国家免遭战乱了。
    赏析:
    此诗是赠给被朝廷征用去担任大司马(即尚书令)的刘东山的一首送别诗。韩愈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友人即将离开的深深不舍之情。

诗的前四句“身系安危四十秋,公才合作济川舟”,通过对比来强调刘东山的重要性。作者自谦说,自己虽然身处政治的风波之中,但因为有像刘东山这样的贤才在背后支撑,所以能够渡过危机。这两句表达了对刘东山才华和能力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韩愈对自己才能的自省和谦虚。

接下来的两句“和风北雨人人悦,土俗民情处处求”,则描述了刘东山到任后,如何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欢迎。这里不仅赞美了刘东山的人品和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以及他在处理地方事务上的卓越才能。

诗的后四句“西北烽烟今日急,东南凋瘵几时瘳”,则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待刘东山即将离任的情况。西北边陲的战争正处于紧要关头,而东南地区的民生状况也很艰难。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高度关注,也显示了对朋友离别的无奈和感伤情绪。

最后四句“平生忧国忧民意,心纵求休谊可休”,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中。韩愈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要心中愿意保持与刘东山的友好关系,那么国家的危机就有可能得到缓解,国家的未来就有望迎来转机。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实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对国家、对民族未来深深的关切和忧虑。它不仅仅是一封简单的告别信,更是一种深情的呼唤和期盼,体现了韩愈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作为文人的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