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春单骑出郊堤,风雨更阑鸟道迷。
但使闾阎无犬吠,何妨林野对鸡栖。
贤山梦寐惊钟斗,浉水潺湲动鼓𥀷。
莫道随车饶大泽,主人馀润自东西。
【注释】:
- 信阳道中阻雨:在信阳途中遇到雨。
- 次杨使君韵:即用杨使君的韵脚作诗。
- 行春单骑出郊堤:春天出行,独自一人骑马到城外的堤上。
- 风雨更阑鸟道迷:风雨交加,天色已晚,鸟飞的小路变得迷茫不清。
- 但使闾阎无犬吠:如果只有老百姓不鸣犬吠,那也无妨。
- 何妨林野对鸡栖:不妨让林间田野的鸡群在夜晚互相追逐嬉戏。
- 贤山梦寐惊钟斗:贤山夜里梦见自己被敲钟惊醒,醒来时听到钟声和鼓声相互撞击。
- 浉水潺湲动鼓𥀷:浉水的水流声和鼓声相互激荡。
- 莫道随车饶大泽:不要认为跟随皇帝的车驾就能得到恩惠。
- 主人馀润自东西:就像主人一样,恩泽普济于四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的山水田园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将自然界中的风雨、鸟兽、树木等元素融入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句“行春单骑出郊堤”,描述了一位独自骑行的人在郊外堤岸上的春日景象。这里的“郊堤”指的是宽阔的堤坝,为人们提供了安全的行走空间。而“行春”则暗示了春天的到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里,诗人以独行的骑者作为主体,描绘了他面对自然的独立与自由感。
接着的两句“风雨更阑鸟道迷”,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风雨交加,使得原本清晰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鸟儿也迷失了方向。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还通过“鸟道迷”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惊叹和敬畏之情。
第三句“但使闾阎无犬吠”,则是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即使是平民百姓之间也能保持安宁,不必担心受到打扰。这种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何妨林野对鸡栖”,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看到林间田野的鸡群在夜晚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不禁感到愉悦和自在。这里,“林野”与“鸡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的和谐统一。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富有哲理性和深度,给人以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