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为访志公林,塔影还从静室临。
象外涤襟泉有德,阶前鼓掌地成音。
忽闻鸟韵惊迷性,漫倚松涛试定心。
幽寂偏宜驺从去,独留明月伴讴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的游灵谷寺诗。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出郊为访志公林”,意思是说作者在郊外游览时,特地去拜访了志公林。
第2句:“塔影还从静室临”,这句话描绘了灵谷寺塔的影子在安静的佛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第3、4句:“象外涤襟泉有德,阶前鼓掌地成音”,这两句描绘了灵谷寺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氛围。象外洗去了作者的世俗尘埃,泉水也充满了慈悲与智慧(“德”)。台阶前的掌声仿佛在地面上回荡,形成了悦耳的音乐(“音”)。
第5、6句:“忽闻鸟韵惊迷性,漫倚松涛试定心”,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灵谷寺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声后,被其声音所震撼,以至于暂时忘记了俗世纷扰,静静地聆听(“迷性”)。然后,他靠在松涛声中,试图平复自己的心情。
第7句:“幽寂偏宜驺从去,独留明月伴讴吟”,最后一句表明,只有在这样的寂静之中,才适合随从们一起前往,而作者则独自留下,陪伴着那轮明亮的月亮,继续他的吟诵和歌唱。
整首诗通过描写灵谷寺的自然风景和宁静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内心的平静。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