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家彩笔雅能文,仗剑东南欲竖勋。
郤縠诗书堪上将,君陈孝友试中军。
澄江波静三吴月,镇海春回细柳云。
燕颔登坛将万里,箕裘卫霍汉廷闻。
【注释】
- 祝将军伯良:指唐代名将祝钦明的侄子,祝钦明曾任吴淞太守。
- 仗剑东南:指祝钦明奉命到东南地区任职。
- 郤縠诗书:郤縠(xì hù),字子夏,晋大夫,以文学著称,与孔子有师生之谊。上将:指担任高级将领。
- 君陈孝友:君陈,春秋时陈国的大夫,以孝友闻名。中军:指军中的中级军官。
- 澄江波静:指吴淞江面清澈平静。三吴月:指苏州、湖州等地区。
- 镇海春回:指春天来临,海水平静如镜。细柳云:指细长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曳。
- 燕颔登坛:指年轻的燕颔(燕颌)登上军阶(坛)。将万里:指年轻将领将要远征万里。箕裘卫霍:箕裘(jī qiú),古代帝王的服饰,这里比喻继承先人的功业和品德。汉廷闻:汉朝朝廷听说。
【译文】
家中传下来的笔墨能写文章,手执宝剑决心立功于东南。
郤縠以诗书闻名堪当大将,君陈孝友可为军中中级军官。
吴淞江水清澈平静月光明亮,镇海春风吹拂细柳轻舞飞扬。
年轻的将军将帅即将奔赴万里,继承先人衣钵成为汉室栋梁。
【赏析】
此诗是诗人赠给好友祝钦明的儿子祝伯良赴任吴淞太守的一首诗。诗中赞颂了祝伯良的文才武略以及忠诚耿直的品质。首句“承家彩笔雅能文”,赞美他继承了家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高雅的文学修养;第二句“仗剑东南欲竖勋”,表达了他立志建功立业,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第三句“郤縠诗书堪上将”,赞扬了他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足以胜任高级将领的职务;第四句“君陈孝友试中军”,称赞他孝顺友爱,能够胜任军中中级官职;第五句“澄江波静三吴月,镇海春回细柳云”,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美丽,表现了他的胸怀壮志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最后两句“燕颔登坛将万里,箕裘卫霍汉廷闻”,祝愿他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将领,继承先人的功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