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师鳌柱下,寻登鳌柱上。
举目溟渤尽,楼船争用命。
共恨海不波,髀肉生愈忼。
翻思武欲修,文事宜先尚。
郤縠何人哉,礼乐称名将。
回瞻孔庙颓,鼎新如始创。
郡士课文秇,薛子神尤王。
令如石头城,御李儿共傍。
其师亦千之,余愧申公望。
师已魁多士,蔡薛文日畅。
辛丑同对庭,文子亦与伉。
又同读秘书,盐梅吾已谅。
独有儿予知,挟册犹惆怅。
盍簪兼丽泽,相期仍无量。
让我们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 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 最后附上赏析。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视师鳌柱下,寻登鳌柱上:
- “视师”指的是观察或学习军事策略。
- “鳌柱”是古代用来支撑桥梁的一种大型石构件。
- “寻登鳌柱上”表示登上鳌柱顶端。这可能意味着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和掌握军事战略。
- 举目溟渤尽,楼船争用命:
- “举目溟渤尽”意指视野开阔,可以看见整个海洋。
- “楼船争用命”描述的是船只在战斗中英勇奋战的情景。
- 共恨海不波,髀肉生愈忼:
- “共恨海不波”表达了对海洋平静状态的遗憾。
- “髀肉生愈忼”描述了由于时间流逝而变得发胖的情况。
- 翻思武欲修,文事宜先尚:
- “翻思武欲修”可能是指反思过去的军事行为。
- “文事宜先尚”强调了文学与文化的重要性,需要优先考虑。
- 郤縠何人哉,礼乐称名将:
- “郤縠”可能是历史上的人物,这里提到了他的才能。
- “礼乐称名将”表示他因具备优秀的礼仪和音乐能力而被赞誉为将军。
- 回瞻孔庙颓,鼎新如始创:
- “回瞻孔庙颓”可能是指在回顾孔子庙的历史变迁。
- “鼎新如始创”表示对孔子庙进行重建时如同重新建造一样。
- 郡士课文秇,薛子神尤王:
- “郡士课文秇”指的是郡中的士人在学习经典著作。
- “薛子神尤王”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人才特别出众。
- 令如石头城,御李儿共傍:
- “令如石头城”可能是指在某种命令或领导风格像石头城那样稳固。
- “御李儿共傍”表示有才能的年轻人都围绕在他周围。
- 其师亦千之,余愧申公望:
- “其师亦千之”可能是指他的老师有很多学生。
- “余愧申公望”表达出自己的谦逊之情,认为自己不如申公。
- 师已魁多士,蔡薛文日畅:
- “师已魁多士”表示老师已经能够吸引众多学者。
- “蔡薛文日畅”可能是指蔡国和薛国的文学作品日益繁荣。
- 辛丑同对庭,文子亦与伉:
- “辛丑同对庭”指的是辛丑年一起在庭院之中讨论问题。
- “文子亦与伉”表示文子也参与其中,并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 又同读秘书,盐梅吾已谅:
- “又同读秘书”可能是指再次共同阅读书籍。
- “盐梅吾已谅”表达了对书中知识的理解和认同。
- 独有儿予知,挟册犹惆怅:
- “独有儿予知”可能是指只有作者自己知道这些内容。
- “挟册犹惆怅”表明虽然已经阅读过很多书籍,但仍然感到有所期待和渴望。
- 盍簪兼丽泽,相期仍无量:
- “盍簪兼丽泽”表示应该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参加更多的学术活动(如丽泽)。
- “相期仍无量”表达了对未来学术发展的期望和信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军事、教育、历史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观察和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知识和学习的深刻理解。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考,也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缅怀,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