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斋吾老友,十载拜床下。
抱材恒不售,时已有定价。
叫阍论大礼,不肯诸公亚。
三迁及仆丞,一疏落别驾。
执经睨黄梅,且莫易呵骂。
无住生尔心,可达圣仁舍。
【注释】
①送太仆丞陈君钝斋抗疏左迁黄州通判诗:这首诗是作者在友人陈君(陈子方)的奏书被贬为黄州通判时,赠给他的一首诗。太仆丞,官名,掌管舆马、车驾等。陈君,名不详,字子方,号钝斋,北宋人。②抗疏:指上疏言事,向皇帝陈述意见,请求批准。③“十载”句:意思是十年来我始终屈身于床下,侍奉先生左右,您却始终不被重用。④“叫阍”句:意思说您敢于在大庭广众前发表议论,不肯屈服于权贵。⑤“三迁”句:您先后担任了三个官职,但最终还是被降职到我的职位上。⑥“执经”句:意思是您虽然在黄梅县当过教书先生,但我还是不愿轻易地责骂您。⑦无住生:没有牵挂的生死。⑧圣仁:指圣人仁者,即圣明的君主和仁义之士。⑨舍:释,放弃。⑩执经睨黄梅:意思是看着黄梅树旁的经书。
【赏析】
《宋史》记载,陈君(陈子方)以直言敢谏著称。宋哲宗元祐初年,曾拜为太仆丞、集贤校理,他多次上书,批评朝政,结果被贬谪为黄州通判。苏轼得知此讯后,写了《送太仆丞陈君钝斋抗疏左迁黄州通判》赠给他。
全诗四十六字,可分为三层意思。首层写与陈君的交往和友谊;次层写陈君被贬后的心情,表达了对他的关切;末层劝慰陈君,希望他能够放下心中的包袱,不要因为自己的直言进谏而得罪了权贵,更不要因此而怨恨朝廷,而是应该把心交给圣明的君主和仁义之士。
这首诗是苏轼赠给朋友陈子方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同情、关心和鼓励,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正直之士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