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趋西去接金阊,烂熳灯球月让光。
春色不教拘束住,可怜罗绮夜生香。
《元夕二首》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其中包含两首完整的诗歌。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原文:
诗句
“故园今夕是元宵”: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元宵节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故园”指的是诗人的故乡,而“今夕”则是元宵节这个特定的夜晚。
“独向蛮村坐寂寥”: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家乡的荒村时的孤独和寂寞。
“赖有遗经堪作伴”: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有古籍可以陪伴,这给了他一些慰藉。
“喜无车马过相邀”:表示没有车辆和行人来打扰他,诗人享受这份宁静。
“春还草阁梅先动”:春天来临,草堂上的梅花最先开放,带来了新的生机。
“月满虚庭雪未消”:明亮的月亮洒满空无一人的庭院,积雪尚未融化。
“堂上花灯诸弟集”:在堂上,灯火辉煌,家中的兄弟都已聚集。
“重闱应念一身遥”:远方的家人一定在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我。
“去年今日卧燕台”:回忆起去年同家人一起在燕台上的欢乐时光。
“铜鼓中宵隐地雷”:昨夜铜鼓声中传来消息,可能是地下发生了某种变故。
译文
故园今夕是元宵:我的故乡今晚是元宵节。
独向蛮村坐寂寥:独自一人坐在遥远的蛮村中,感到十分寂寞。
赖有遗经堪作伴:幸好有一些书籍可供陪伴,让我稍感安慰。
喜无车马过相邀:很高兴没有人来打扰我,我可以安静地度过这个夜晚。
春还草阁梅先动:春天到来,草堂上的梅花最先绽放,带来了新的气息。
月满虚庭雪未消: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空旷的庭院,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
堂上花灯诸弟集:在大厅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已经聚在一起。
重闱应念一身遥:远方的家人一定在思念着我,身处他乡的我。
去年今日卧燕台:回想去年在这个燕台上与家人欢聚的情景。
铜鼓中宵隐地雷:昨夜可能听到了铜鼓的声音,或许是地下有什么事情发生。
赏析
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比元宵节的热闹和自己的孤寂,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元宵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诗人却独自在蛮村中,这种对比更加深了他对家乡的眷恋。
表达对知识的尊重: 诗中的“赖有遗经堪作伴”体现了王守仁对知识的重视。即使身处异乡,书籍依然是他的良师益友,给予他精神上的慰藉。
反映生活的平淡美: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感悟。
表现节日氛围的变化: 从“故园今夕是元宵”到“春还草阁梅先动”,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从节日气氛的热烈到夜晚静谧的变化。
王守仁的《元夕二首》不仅是对元宵节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情感和自然景象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也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日的意义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