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南迁极海滨,曾于此地数投缗。
等闲不遣风流尽,片石犹存鸟篆新。
注释:
学士南迁极海滨,曾于此地数投缗。
学士南迁到南方的海滨,曾经在这里投放过钱币;
等闲不遣风流尽,片石犹存鸟篆新。
轻易地没有使这个地方的风情凋零,只是一片石头上还留有鸟形的篆字(碑铭)。
赏析:
此诗描绘了学士南迁后的所见所感。诗人在南渡后,看到故乡的景物,自然怀念家乡的风物人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首句“学士南迁极海滨”,直接点明了诗人身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南渡后的生活状态:远离故土,身居异地。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曾于此地数投缗”,“投缗”是古代一种税收方法,即向商人收税时只收实物,不取钱钞,以便于商人携带和保存。诗人用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南渡后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两句“等闲不遣风情尽,片石犹存鸟篆新”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寄语。诗人用“等闲”二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深。“片石犹存鸟篆新”一句则是诗人对故乡的赞美。他看到了故乡的风物人情仍然保留着,即使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故乡的风情依然未变。而这片石头上还留有鸟形的篆字,更是体现了故乡的文化底蕴深厚。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