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净天空月正高,迢迢良夜遇元宵。
蓬莱五凤盘双阙,瀛海三山驾六鳌。
紫陌香尘随宝马,玉楼美酒换金貂。
太平乐事知无外,但恨樗材答圣朝。
【赏析】
本诗为作者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元宵节所作,当时作者任刑部侍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宵之夜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
“云净天空月正高,迢迢良夜遇元宵”。首句描写的是正月十五日,天上云开日明,月光普照;下句说元宵佳节,良宵美景,正是赏月的好时光。这里用了一个“遇”字,意谓良宵遇上良月,良月碰上良辰,良辰遇上良景,良景遇上良人,良人和良景交相辉映,良辰美景良人相伴,可谓四美俱佳了。
“蓬莱五凤盘双阙,瀛海三山驾六鳌。”“蓬莱五凤”,传说中仙岛名,《拾遗记》载:“蓬莱之东有五城十二楼台。其仙人居之,常驾五雌玉犬。”又据《神异经》载,“蓬莱五城十二楼台,仙人居之”。这里指的就是蓬莱仙境,即神话中所描绘的仙山。“五凤”指五只凤凰,相传是凤凰的一种,能飞于云端,翱翔在九天之上。《拾遗录》卷十载“五凤楼”,即指此。“双阙”是古代帝王宫门两边的高台上建有楼观,用以瞭望警戒,称“阙”。“瀛海三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三座神山,各有灵物。据《拾遗录》,三座神山分别是蓬莱、方丈和瀛洲三神山,各有灵兽。“六鳌”(又称“六蝘”、“六足”)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背上长着两只翅膀,形状像龙。据说这种动物会喷火,用来焚烧妖魔。这两句写元宵夜晚,天上的五凤、地上的神山和水中的六鳌都活跃起来,共同欢庆这个美好的元宵之夜。
第三联“紫陌香尘随宝马,玉楼美酒换金貂。”上句写长安街上的繁华热闹场面。“紫陌”指京城大道,“香尘”即路上的尘土被芳香所熏染而变得芬芳。“宝马”指代车马。“玉楼”指华美的楼台,“金貂”是指贵妇所佩戴的饰物。这两句意思是说,在长安大街上,人们骑着骏马来往匆匆;在华丽的楼上,人们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里把节日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
最后一句“太平乐事知无外,但恨樗材答圣朝。”“太平”,天下安定无事,人民安居乐业。“乐事”,“喜气洋洋的事”。这两句意思是说:天下太平欢乐无比之事,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只是可惜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像大禹那样治理洪水,让国家富强昌盛。这里流露出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樗材”,樗树,落叶乔木,树干扭曲不直,常用以比喻不成材的人。“答”,同“对”,回答。这两句诗表面看是在赞美国家的安定繁荣,实际上是在讽刺皇帝昏庸无能。
全诗通过描绘元宵之夜长安城的繁华热闹场景及诗人自己的感慨,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及对当世统治者的不满与失望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