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衾孤枕兴萧然,况是清明到客边。
千里有家凭远信,一春多病但高眠。
梨花淡月秋千影,杨柳东风蜡炬烟。
总是少年行乐处,只今惆怅酒尊前。

【注释】

小衾:小被子;孤枕:单枕;兴萧然:心情凄凉。况是清明到客边:何况此时正是清明时节,自己身处他乡。凭远信:靠远方的消息。高眠:睡好觉。梨花淡月秋千影:春夜的梨花在淡淡的月光下显得更加清幽,秋千的影子映在梨花上。蜡炬烟:蜡烛的烟气。总是少年行乐处:曾经是年轻人游乐的地方。只今惆怅酒尊前:如今只能借酒浇愁了。

【赏析】

此诗作于清明时节,诗人客居他乡,感伤时事,抒发羁旅之苦与身世之感,全诗语言平实,情真意切。

首联“小衾孤枕兴萧然,况是清明到客边。”以“小衾孤枕”写景,渲染了作者客居他乡的孤独凄凉。“兴萧然”,点出了诗人因思家而产生的悲凉凄怆之情。“况是清明到客边”,清明时节,本应家人团聚扫墓祭祖,而自己却身临异乡,更觉孤单和悲凉。

颔联“千里有家凭远信,一春多病但高眠。”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身体的不适。“千里有家”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归家的渴望,然而“一春多病”又使他不得不选择“高眠”。这里的“多病”不仅指身体上的病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

颈联“梨花淡月秋千影,杨柳东风蜡炬烟。”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孤独情绪。“梨花淡月秋千影”,梨花在淡淡的月光下显得更加清幽,秋千的影子映在梨花上,给人一种静谧、宁静的感觉。“杨柳东风蜡炬烟”,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蜡炬的烟气弥漫在空中,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氛围。这里的“蜡炬”既是实景描写,也是诗人情感的象征。

尾联“总是少年行乐处,只今惆怅酒尊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总是少年行乐处”,回忆了过去那些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只今惆怅酒尊前”,现在的自己只能在酒杯前度过,感叹岁月蹉跎,感慨万千。这里的“惆怅”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言志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