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萧条一束薪,担头书卷久忘贫。
却怜昼锦还乡日,道上清除有故人。
【解析】
题画四首:作者孙昌裔,字孟文,自号东山逸史。宋徽宗宣和年间进士。绍兴中知建德府,历官太常博士、尚书祠部员外郎等职。工于书法,尤精于行草,擅写《兰亭序》。其诗多反映现实,风格清婉,有唐人风范。
本词的大意是,生活贫困,只有一束柴禾为生,而担子上的书籍久已忘记贫穷,然而今天却因科举高中而衣锦还乡,路上遇到老朋友时却要为他扫除道路。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
第一句“生计萧条一束薪”,意思是说,我的生活十分贫困潦倒,只能靠卖柴来维持生活,“束薪”就是一捆柴火,用来形容家境贫寒。
第二句“担头书卷久忘贫”,意思是说,担子里的书卷已经很久没有翻阅过了,因为自己穷困潦倒,根本无暇顾及它了。
第三句“却怜昼锦还乡日”,“昼锦”指科举考试得中后,在白天披红戴花,以示荣耀之意。这句的意思是说,今天却有幸因科举考试高中而衣锦还乡,看到故乡的人和景致,不由得心中生出几分欢喜。
第四句“道上清除有故人”,“道上清”是说家乡的街道上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句的意思是说,看到家乡的街道干净整洁,不由得想起自己的老朋友,于是心生感慨。
赏析:
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诗人一生坎坷,多次应举不第,屡试不中。这首词作于他考中状元之后回乡之时,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之情。全词意境开阔,感情真挚,笔调自然流畅。
开头两句“生计萧条一束薪,担头书卷久忘贫。”描写的是诗人生活的艰辛以及他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泊的情怀。这两句直接点出了题目中的“映雪”,暗示诗人在贫苦中读书不忘功名的志向。
三、四两句“却怜昼锦还乡日,道上清除有故人。”则是诗人归家后的感慨。他庆幸自己在仕途上的得意之喜,同时也感叹人生百态,岁月如梭。
最后一句“赏析”中写到的“道上清”,则是指故乡的街巷清洁。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词人对故乡深厚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