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拥山炉爇断莱,疏棂正对土床开。
女墙月上催诗就,寝树风残约梦回。
雪后弊衾寒似铁,病来吟骨瘦于梅。
空山露下人踪灭,忽听铃声枕畔来。
注释:
癸巳日长至,与世贤太史陪祀山陵,反得律诗十首。沙河道中用廉伯赠行韵。
旋拥山炉爇断莱,疏棂正对土床开。
女墙月上催诗就,寝树风残约梦回。
雪后弊衾寒似铁,病来吟骨瘦于梅。
空山露下人踪灭,忽听铃声枕畔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祭祀山陵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旋拥山炉爇断莱”,描绘了一幅山野中的宁静景象。山炉里燃起了木柴,发出轻微的燃烧声。这里,作者通过描绘这一细节,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第二句“疏棂正对土床开”,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宁静的气氛。窗户外的阳光透过稀疏的竹帘,照亮了简陋的床铺。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淡然态度。
第三句“女墙月上催诗就”,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月光下的景色。月亮从城墙上升起,仿佛在催促着诗人创作。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体现了他追求诗歌创作的执着精神。
第四句“寝树风残约梦回”,则是对前一句的回应。风吹过树木,留下了残枝败叶的痕迹。这些痕迹仿佛在梦中,让人想起了过去的时光。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为后面的诗句铺垫了背景。
第五句“雪后弊衾寒似铁”,描绘了一幅冬日的画面。被子被积雪压得严严实实,仿佛成了一件冰冷的盔甲。这个比喻,既表现了寒冷的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六句“病来吟骨瘦于梅”,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疾病让他消瘦了许多,如同枯萎的梅花一样失去了生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疾病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空山露下人踪灭”,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山林深处。在清晨的露水中,人们的身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场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而最后一句“忽听铃声枕畔来”,则带出了一丝惊喜和温暖。突然之间,一阵铃声传来,打破了夜晚的寂静。这铃声仿佛来自远方,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人感到安心和愉悦。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描绘四季变换和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对未来的思考。它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