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勋业重姚崇,最与家君契谊同。
帝里风烟留故宅,仙乡山水见幽宫。
两家莫报君恩厚,百世应存士论公。
我忝礼闱门下客,不胜清泪落东风。
【注释】
过姚文敏公墓(作者:杨慎) 三朝勋业重姚崇,最与家君契谊同。 帝里风烟留故宅,仙乡山水见幽宫。 两家莫报君恩厚,百世应存士论公。 我忝礼闱门下客,不胜清泪落东风。
【译文】
我为姚文敏公的墓地而感到悲伤,因为在他的墓地,我们家族有着深厚的关系。 他在帝都中留下了他的故宅,那里的风景如画令人陶醉。 在仙山的深处,有一座幽静的宫殿,它让人向往。 他对我们家族的恩情如此深厚,以至于百代之后人们仍然会记住他。 我作为礼部尚书的门客,无法抑制自己的悲伤之情。
【赏析】
此是杨慎对明初名臣姚广孝墓的祭文。姚广孝是明朝开国功臣,以辅佐年幼的惠帝朱允炆、拥戴建文帝登基而著名。他死后,谥“忠靖”,葬于南京钟山之阳。杨慎作此祭文时,正值其孙杨慎入京应试,路过南京。杨慎曾官礼曹主事,因得罪严嵩被谪至云南永昌卫。后得赦还乡,居江西临川。
姚广孝墓在南京钟山之麓,杨慎此次经过,自然想到要祭扫先人。姚氏三代都是明朝的忠良之臣,杨慎身为其孙,对先祖自然是怀有崇敬之情。祭文一开头就点明了“过姚文敏公墓”,表明了祭文的性质和目的:祭奠。接着,杨慎就表达了自己对姚广孝的崇敬之情。
在祭文中,杨慎首先回顾了姚广孝的一生,并指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三朝勋业重姚崇”。姚崇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是唐玄宗时期的辅政大臣,也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杨慎在这里将姚广孝比作姚崇,是为了突出姚广孝的忠诚和贡献。然后,杨慎又描述了姚广孝在京城的故宅:“帝里风烟留故宅”。这里所说的“帝里”是指京城。杨慎用“风烟”来形容故宅的景象,既表达了故宅的宁静和优美,也反映了杨慎对故宅的深深眷恋。
在祭文中,杨慎进一步表达了对姚广孝的敬仰之情:“仙乡山水见幽宫”。这里所说的“仙乡”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幽宫”则指深藏不露的宫殿。杨慎用这样的方式来形容姚广孝的故宅,既表达了他对故宅深深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故宅深深的敬意。最后,杨慎再次强调了姚广孝的功绩:“两家莫报君恩厚,百世应存士论公”。“两家”指的是朝廷和地方两大势力,“君恩”则是指皇帝的恩赐。杨慎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故宅的感情,既表示了自己对故宅的深深眷恋,也表达了对故宅深深的敬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故宅深深的感激之情,因为这座故宅见证了他家族的荣耀和辉煌。
杨慎还提到了姚广孝对他的影响:“我忝礼闱门下客,不胜清泪落东风”。这里的“礼闱”是指科举考试的考场,“门下客”则是杨慎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自嘲。杨慎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既表达了自己对故宅的深深怀念,也表达了自己对故宅深深的敬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故宅深深的感激之情,因为这座故宅见证了他家族的荣耀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