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刑清誉四方闻,拜命还提海上军。
身服豸衣明白日,手持龙节下红云。
倭人入贡遥通表,汉主东迎谩刻文。
喜遇太平无战伐,列城安堵是奇勋。

送刑部赵郎中鹤龄赴山东副使备倭海上

提刑(提举刑狱之官)清誉四方闻,拜命还提海上军。

身服豸(yì)衣明白日,手持龙节下红云。

倭人入贡遥通表,汉主东迎谩刻文。

喜遇太平无战伐,列城安堵是奇勋。

注释:

  • 提刑(提举刑狱):官职名,掌管刑狱的长官。
  • 清誉:声誉清白。
  • 四方:全国各地。
  • 拜命:接受任命。
  • 海:这里指东海。
  • 服豸:穿着官服。
  • 明白:晴朗的日子。
  • 持节:拿着符节。
  • 倭人: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这里泛指日本侵略者。
  • 入贡:进献礼物。
  • 遥通表:遥远的朝贡。
  • 漠刻文:漫不经心地刻在文书上的文字。
  • 太平:天下安宁,没有战争。
  • 列城:城墙连成的防御体系,也指城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他的友人赵郎中,前往山东副使职位,并准备应对倭寇入侵。全诗四句,每句都有深意。
    首句“提刑清誉四方闻”,表明诗人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四方。这里的”提刑”指的是他作为提举刑狱之官的身份,而”清誉”则表示他的名声是清白正直的。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声誉的认可和自豪。
    第二句“拜命还提海上军”,则是说他接受了任命,准备返回东海去抵御倭寇。这里的“海上”指东海,而“军”则表示军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即将开始新的任务的决心。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出征的场景。“身服豸衣明白日,手持龙节下红云”,意味着他在明亮的阳光下身穿官服,手握着象征权威的龙节,准备踏上征途。这里的“豸衣”指的是官服,而“龙节”则是皇帝赐予的符节。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出征时的庄严场面。
    第四句“倭人入贡遥通表,汉主东迎谩刻文”,则是说倭人进献的礼物,但汉主却漫不经心地刻在文书上,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这里的“倭人”是指日本的侵略者,“汉主”则是指汉朝的统治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和批判。
    最后一句“喜遇太平无战伐,列城安堵是奇勋”,则是说在太平时期,没有战争和冲突,这种和平局面正是由于有像他这样的英雄豪杰才能实现的。这里的“列城”指的是城墙连成的防御体系,而“安堵”则表示平安无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赞美。整首诗通过送别、出征、政治腐败和和平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正义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