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局新开傍石渠,四方收录遣文儒。
名堪万选谁逾子,才擅三长却愧予。
吉日汉槎同上道,盛时尧典待成书。
往来最喜还家便,赢得高堂问起居。

【注释】

  1. 史局:指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
  2. 石渠:即汉宣帝时设置的石渠阁,藏书之地。
  3. 万选:指考试录取的名额。
  4. 三长:这里指文章、学问和品德三个方面。
  5. 吉日:吉利的日子。
  6. 高堂:高大的厅堂,也指父亲。
    【赏析】
    这是一首送进士陈宗之赴江西采编实录(史书)便道省亲的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陈宗之的期望,希望他能在采编实录时有所作为。
    首联描绘了翰林院的宏伟景象以及陈宗之的才华横溢。诗人通过“史局新开傍石渠”这一形象的画面,展示了翰林院的繁荣景象,而“四方收录遣文儒”则暗示了陈宗之的学识广博和才华出众。
    颔联以“名堪万选谁逾子,才擅三长却愧予”表达了对陈宗之的赞赏之情。诗人认为陈宗之的名声足以胜任万选之职,而自己的才学却在三长方面有所不足。这既是对陈宗之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谦虚的态度。
    颈联则从时间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陈宗之的祝愿。诗人希望陈宗之能与自己一同前往吉日汉槎,共同完成尧典,实现盛时的愿景。这里的“汉槎”指的是汉武帝派遣到南方的使者,而“尧典”则是古代圣王治理国家的典范。
    尾联则回到了家庭,表达了对陈宗之归家的喜悦之情。诗人希望陈宗之能经常回家探望高堂,询问起居情况。这里的“还家便”既指陈宗之能常回家乡,也表达了诗人对陈宗之的关心和牵挂。
    这首诗通过对陈宗之的赞美和祝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关爱,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仕途和个人修养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