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圆丘辇路平,礼宫新议借绯行。
前驱接踵呼清道,中使留身候锁城。
龙漏下传银箭急,牲房分送绛纱明。
归来玉树题封事,坐视宫花晓奏名。
【注释】
圆丘:指代皇宫的圆形高地。辇路:皇帝出行时乘坐的车马道路。礼宫:即礼仪宫,皇帝的住所。绯行:指穿着红色官服的人,此处指穿红色衣服的侍卫。清道:保持道路清洁畅通。锁城:指城门紧闭。龙漏:计时用的铜壶滴漏。银箭急:银制的计时器上的箭已飞得很快了。牲房:祭祀时宰杀牺牲的地方。绛纱明:用绛纱做成的帷帐覆盖着祭祀所用的祭品。归来玉树题封事,坐视宫花晓奏名:归来后将玉树上的封事呈交皇上,并看着宫中的花在天亮时上奏。玉树:指玉树枝条。封事:密封的奏章。晓奏名:清晨上奏。
【赏析】
《十六夜南郊看牲有作》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皇帝在十六夜南郊看牲的盛况场面以及诗人对此情景的感受和思考。
首联“月上圆丘辇路平,礼宫新议借绯行。”写皇帝登上圆丘,观看南郊大典的盛况。“辇路”,指皇帝所乘车辆的道路;“圆丘”,指皇帝登临以祭天之处。“礼宫”指的是礼仪宫,皇帝的住所。“新议借绯行”,意即皇帝的新决定或新提议要通过仪仗队的执行来体现。“借绯”,指身穿红衣,为皇帝侍从。
颔联“前驱接踵呼清道,中使留身候锁城。”描述的是仪仗队在南郊大典进行时的情景。仪仗队前后相随,形成一条长龙。“中使”,指宦官使者。“中使留身候锁城”,意即中使留在城中等候皇帝的到来。
颈联“龙漏下传银箭急,牲房分送绛纱明。”描绘南郊大典进行时的情景。“龙漏”,古代计时器,这里用以形容时间的流逝之快。“银箭急”意谓计时器的箭已飞得很急了,说明时间过得非常快。“牲房”,指祭祀所用的牲口房。“绛纱明”,意为用绛纱做成的帷帐覆盖着祭祀所用的祭品。
尾联“归来玉树题封事,坐视宫花晓奏名。”描写作者返回皇宫后的情形。“玉树”,指玉树枝条,也比喻文词华美。《史记·孔子世家》:“吾闻之也:‘乐不思蜀’。夫古琴之意曰:‘今其智乃反古之道,古道益今智’。”意思是说:乐曲演奏到一半,忽然停下来,再接着演奏,好像忘记了前面一样。“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晓奏名”,清晨上奏名字。
整首诗歌生动地记录了南郊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