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寒灯照苦辛,白头甘作未亡人。
几家文献存孤子,一脉纲常系此身。
雪后松筠真耐晚,风前桃李漫争春。
登堂细阅丹青卷,击节还思板荡臣。
邵节妇朱氏
半壁寒灯照苦辛,白头甘作未亡人。
几家文献存孤子,一脉纲常系此身。
雪后松筠真耐晚,风前桃李漫争春。
登堂细阅丹青卷,击节还思板荡臣。
【注释】:
1)”半壁”:指山势险峻,只有一面能见。
2)“寒灯”:指微弱的灯火。
3)“苦辛”:形容生活的艰难和辛苦。
4)“未亡人”:指没有丈夫的寡妇。
5)“几家”:指几户人家。
6)“文献”:指家传的书籍或事迹。
7)“纲常”:指封建礼教的纲绳,也泛指道德规范。
8)“雪后松筠”:比喻人的品格高洁,坚韧不拔。
9)“风前桃李”:比喻人的风采出众,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
10)“登堂”:指登上厅堂。
11)“细阅”:仔细查看。
12)”击节”:用拍手或敲物来表示赞赏或赞叹。
【赏析】:
这首诗是邵节妇朱氏的诗作,表达了她对家庭、对社会、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
第一句“半壁寒灯照苦辛”,描绘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的情景。这里的“半壁”,既形容地势险峻,也暗示诗人的处境;“寒灯”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下依然保持的学习热情。
第二句“白头甘作未亡人”,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这里的“白头”不仅指年龄的增长,更象征着诗人对学习的执着追求;“未亡人”则是对诗人的一种尊称,表明她在面对困境时仍然保持着尊严和勇气。
第三句“几家文献存孤子”,表达了诗人对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这里的“几家”指的是数家,强调了家族的重要性;“文献”则是指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孤子”则意味着这些文化传统需要被继续下去,不能被遗忘。
第四句“一脉纲常系此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家族责任的担当。这里的“一脉”指的是家族的传统和文化,“纲常”则是封建礼教的纲绳,也是道德规范的象征,而“此身”则是指诗人自己。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将一生都致力于传承家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句“雪后松筠真耐晚”,描绘了诗人对于坚韧品质的赞美。这里的“雪后”意味着经过了考验和磨难,“松筠”则是松树的嫩枝,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真耐晚”则表达了这种品质在历经困难之后依然能够展现出来。
第六句“风前桃李漫争春”,描绘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风前”指的是风吹过的地方,“桃李”则是美丽的花朵,而“漫争春”则表达了这些美好的事物在春天里争相绽放的景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美丽事物的喜爱和欣赏。
第七句“登堂细阅丹青卷”,描绘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这里的“登堂”意味着登上了高台,俯瞰四周;“细阅”则表示仔细地阅读;“丹青卷”则是画卷的意思,代表了艺术家的作品。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们带来美好和快乐。
第八句“击节还思板荡臣”,描绘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这里的“击节”表示拍手称赞或赞赏;“还思”则是思念的意思;“板荡臣”则是指那些在动荡时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形象成为了诗人心中的榜样。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以及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像这些英雄一样勇敢、坚定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