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茅屋岁将阑,一卷黄庭读未残。
落叶暗桥何处客,杖藜来听水声寒。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苍山,指庐山;茅屋,即草屋,泛指自己的家。
“苍山茅屋岁将阑”,首句点出题旨,表明了时间是一年将尽的时候。苍山,指的是庐山,而茅屋,是指作者的草舍。“岁将阑”说明时间已经到了年尾。
“一卷黄庭读未残”,这是说在这一年中,他一直在读《黄庭经》,而且还没有读完,这表现出他勤学不辍的精神。“黄庭”,指道教经典《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黄庭》一书,共分三卷,其中第一卷有“天心方寸经”。
“落叶暗桥何处客”,第二句写景,描写了诗人在秋日里,独自一人来到山间小路上,看着满地飘零的树叶,感叹着自己身在何处?“暗桥”,“暗”字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孤独和寂寞之情。“桥”,指的是通向山下的一座石桥。“落叶”,指诗人看到山上的树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片叶子还在树上挂着。
“杖藜来听水声寒”,第三句是写诗人听到山涧中流淌的水声,感受到了寒冷的气息,于是拄着拐杖走了过去,去倾听那潺潺的水声。“杖藜”,指拿着手杖。“藜”,是一种植物,可以拿来当柴火。
【注释】
苍山:泛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面。
茅屋:简陋的房屋。
阑:结束。
一卷黄庭:一本《黄庭经》
未残:没有读完。
落叶:飘零的树叶。
暗桥:昏暗的桥梁。
何客:何处客人。
杖藜(lí):拿着手杖。藜(li):一种野草茎,可以做手杖。
来听:走近听。
水声寒:水声听起来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