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蒙污自不该,岂嫌舆隶爱公台。
片言只欲求今是,何姓非从古圣来。

【注释】

徽之:指陈徽之,晋朝循吏。篁墩:地名。晋代循吏陈忠臣曾居此。黄:晋循吏陈忠臣的字。巢贼:指农民起义军。袭称:沿用旧号。幸终:希望终得。 随章:即“奉和”。 翰长镜川先生作:翰林学士、尚书左丞范仲淹所作的诗。十绝非之:是范仲淹《答韩持国书》中的一句,原意是说文章十篇都是错误的。

【赏析】

这首诗是范仲淹对好友陈翰长镜川先生所作《奉和翰长镜川先生作》诗的附和之作。

第一句写胜地蒙污自不该。陈徽之在任上时,百姓称赞他为“贤太守”,他的政绩也得到了当时人们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在这首诗中也称赞了陈徽之的政绩:“胜地蒙污自不该,岂嫌舆隶爱公台。”这两句的意思是:当年陈徽之任官时,当地百姓称赞他是一个贤明的好官,他的政绩也得到了当时人们的高度肯定。如今他离任已经很久,而当地的百姓仍然怀念着他,还把他的名字改回原来的名字“黄”,这就是“胜地蒙污自该不该”的意思。

第二句是说,陈徽之虽然被贬到边远地区,但他依然不嫌弃那些车马夫、搬运工等低贱的人,而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这里范仲淹用了反语的手法,意思是说陈徽之并不嫌弃那些车马夫、搬运工等低贱的人。

第三句是说,陈徽之只想要找到正确的东西,却不知道谁是真正正确的人。这句话是范仲淹对陈徽之的一种讽刺。

第四句是说,陈徽之的字叫黄,这个字不是从古时候就存在的,也不是由某个圣人创造的,而是后来才出现的。这句话是说陈徽之的名字是由后人根据他的事迹而给他取的,所以并不是由某个圣人创造的。

最后一句是说,我不敢随便地接受别人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希望终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这里的“终”字表示希望的意思,希望最终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赞颂陈徽之于民的仁政,表达了对陈徽之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陈徽之的评价,也表现了范仲淹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