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山前一浦通,下罾收斧岸西东。
催科不到渔樵地,赢得风光入画中。
题画
黄叶山前一浦通,下罾收斧岸西东。
催科不到渔樵地,赢得风光入画中。
注释:
- 黄叶山前:指靠近黄叶山的江边。
- 一浦通:一条小河连接着两岸。
- 下罾(zēng):一种捕鱼工具,用竹篾等编织而成。
- 岸西东:指的是河岸的方向,西边和东边。
- 催科:征收赋税。
- 渔樵地:指的是渔人、樵夫居住的地方,是不被征税的地方。
- 赢得风光入画中:形容这美丽的风景如同画中的一样吸引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黄叶山前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黄叶山前一浦通”,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黄叶覆盖着山头,一片萧瑟之感;一条小河从山前流过,与岸边的渔船、樵夫相映成趣。这里,“黄叶”和“一浦”是关键词,分别代表秋天的色彩和水流的方向。
第二句“下罾(zēng)收斧岸西东”,进一步描绘了渔民的生活场景。他们正在使用捕鱼工具,准备收获鱼儿;同时,也在砍伐树木,准备过冬。这里的“下罾”和“收斧”是关键词,分别代表了捕鱼和伐木的动作。
第三句“催科不到渔樵地,赢得风光入画中”,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虽然官府的赋税征收并不涉及渔人樵夫的土地,但这片土地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风光,如同画卷一般美丽迷人。这里的“催科”、“渔樵地”和“风光入画中”是关键词,分别代表了赋税征收、渔樵生活和美景如画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黄叶山前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