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徐滕路,愁云惨不开。
使方求郡瘼,天未恤民灾。
饿殍填途卧,浮尸蔽水来。
图存归盗贼,忍爱鬻婴孩。
行乞无人顾,生于死更哀。
劝分遭吏毒,贫与富俱摧。
不任驱征役,相甘食弃骸。
一时轻转窜,几日可招徕。
汉诏先惩已,周官重理财。
忧勤劳主上,调燮仰元台。
倘及收麰麦,犹堪济草莱。
岁功曾预讲,国本在深培。
望望诸侯境,纷纷御史台。
岂无同志者,空复泪盈腮。

【注释】

1.徐滕路:即徐州刺史、兖州刺使。

2.郡瘼:地方的疾苦。

3.恤民灾:体恤人民之灾祸。

4.饿殍(xiǎo páo)填途卧:饿死的人横躺在道路上,形容百姓饥饿死亡。

5.浮尸蔽水来:漂浮的尸体遮蔽了河水,形容水患严重。

6.图存归盗贼:指为了生存,有些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变成了盗贼。

7.忍爱鬻婴孩:不忍心把婴儿卖掉。

8.劝分遭吏毒:劝说大家不要因为官府的勒索而陷入苦难。

9.贫与富俱摧: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在官府的压迫下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10.驱征役:被驱使去服兵役或者劳役。

11.相甘食弃骸:宁愿吃下尸体也不去服劳役,形容人们对于苛政的反抗。

12.转窜:被贬谪或流放。

13.招徕:招揽,恢复。

14.汉诏先惩已:汉朝时已经有过对贪官的惩罚。

15.周官重理财:周朝时期重视理财。

16.劳主上:劳累君主。

17.调燮(xiè)仰元台:调节和治理,依赖朝廷。

18.麰麦(mò):小麦,这里泛指粮食。

19.麰(yù):谷类作物的总称,泛指农作物。

20.济草莱:救济荒废的农田。

21.岁功曾预讲:每年的成果都预先讨论。

22.国本在深培:国家的根本在于深植基础。

23.望望诸侯境:遥望各诸侯国的土地。

24.纷纷御史台:御史台是掌管监察的机构,这里用来形容官员众多。

25.同志者:志同道合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抒发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忧愤,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全诗通过对现实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期望。

首联“千里徐滕路,愁云惨不开。”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徐滕路是通往远方的道路,而路上的愁云则象征着国家的困境。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的行程之远,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希望国家能够摆脱困境。

颔联“使方求郡瘼,天未恤民灾。”则是对前文的总结,指出政府正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天却没有关心人民的疾苦。这一句既反映了政府的无奈,也表达了诗人的担忧。

颈联“饿殍填途卧,浮尸蔽水来。”则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描述了由于饥荒而导致的人们饿死、淹死的情况。这一句既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表达了诗人的悲痛之情。

尾联“劝分遭吏毒,贫与富俱摧。”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指出官吏们对于财富的贪婪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困苦。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社会的弊端。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也有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