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暑夜不寐,起读月令章。
乃知季夏后,有土居中央。
下以开素景,上以承朱阳。
寒暑相代谢,天运固有常。
如何历家算,视此殊乖张。
谓是大火西,柔金遇而藏。
三庚作三伏,坐使元化戕。
试问创者谁,眇眇秦汉王。
恭惟大统历,贤者宜消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苦暑夜不寐,起读月令章。”

  • “苦暑”:指炎热的夏季天气,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 “夜不寐”:夜晚不能入睡,可能是因为热得睡不着觉,或者心中有所思虑。
  • “起读月令章”:早晨起来读《月令》,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历法,用来指导农事活动。

第二句: “乃知季夏后,有土居中央。”

  • “季夏后”:指的是夏季之后的秋季。
  • “土居中央”:这里的“土”可能指土地,也可能是比喻某种稳定或核心的地位。

第三句: “下以开素景,上以承朱阳。”

  • “下以开素景”:这里用“开”字形象地描述了太阳在夜空中的位置变化,如月亮在白天照亮大地。
  • “上以承朱阳”:用“承”字表达了太阳在晚上升起的过程,如月亮在夜晚照亮天空。

第四句: “寒暑相代谢,天运固有常。”

  • “寒暑相代谢”:描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交替出现。
  • “天运固有常”:表达了自然界运行自有其规律和常态,不可随意改变。

第五句: “如何历家算,视此殊乖张。”

  • “历家算”:指古代的历法家。
  • “视此殊乖张”:认为他们的做法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不符合自然规律。

第六句: “谓是大火西,柔金遇而藏。”

  • “大火西”:这里可能是对火星(大火星)位置的描述,古人认为它在西方的天空。
  • “柔金遇而藏”:柔金可能指水星,古人认为它在金星(即日)之后隐藏在东方。

第七句: “三庚作三伏,坐使元化戕。”

  • “三庚作三伏”:根据农历计算,每年有三次高温天气,分别称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 “坐使元化戕”:坐使意味着导致,元化可能指万物生长,戕则是伤害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高温导致万物生长受阻。

第八句: “试问创者谁,眇眇秦汉王。”

  • “眇眇秦汉王”:指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帝王。
  • 这一句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制定历法的人,认为他们的做法与历史事实不符。

第九句: “恭惟大统历,贤者宜消详。”

  • “恭惟”:恭敬地思考。
  • “大统历”:可能是指官方认可的历法。
  • “贤者宜消详”:意思是贤明的人应当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历法。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月令》的描述和对历法的批判,反映了李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历史文献的质疑。他通过诗歌形式展示了自己对天文和历法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传统知识和权威的质疑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