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有家法,不戮士大夫。
秦济两宗王,恨骨犹号呼。
亲亲既如此,朝野将何如。
飞愚社稷臣,东澈周孔徒。
一朝恣砧斧,不啻厖与猪。
宋人善粉饰,此语良不诬。

这首诗是《咏史》的第14首,全诗如下:赵氏有家法,不戮士大夫。

秦济两宗王,恨骨犹号呼。

亲亲既如此,朝野将何如。

飞愚社稷臣,东澈周孔徒。

一朝恣砧斧,不啻厖与猪。

宋人善粉饰,此语良不诬。

注释:

  1. 赵氏有家法,不戮士大夫。:这是说赵家的家法规定,对士大夫(有才能的人)不施以杀戮。
  2. 秦济两宗王,恨骨犹号呼。:秦国和赵国都有君王,但秦国的君王却因为被羞辱而愤怒到极点,仍然在哀嚎。
  3. 亲亲既如此,朝野将何如。:既然连亲人之间都这样,那么整个朝廷、全国又将如何呢?
  4. 飞愚社稷臣,东澈周孔徒。:那些愚昧至极的大臣们,只知道向东去追求孔子和周公那样的圣人。
  5. 一朝恣砧斧,不啻厖与猪。:一旦这些大臣们被随意地砍头,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
  6. 宋人善粉饰,此语良不诬。:宋朝的人善于修饰言辞,这确实是一种欺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中的某些细节,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首先,它赞扬了“赵氏有家法,不戮士大夫”,这表明了作者对于尊重人才、不轻易杀戮的观念持有肯定态度。其次,它揭示了“秦济两宗王”中的仇恨,暗示了历史的残酷性和无情性。接着,“飞愚社稷臣,东澈周孔徒”反映了一些统治者的愚蠢行为,他们盲目追求圣人,却没有真正的智慧和能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一朝恣砧斧,不啻厖与猪”则直接表达了对这种无谓牺牲的愤怒和批评。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真理和人性的坚守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