墦间事埋筑,贾肆竞刀锥。
择居苟失所,媚学将从谁。
所以孟贤母,三徙泮宫涯。
千载有杨翁,衡门久栖迟。
诵法子车氏,有家学东陲。
杏坛藉馀荫,芹沼分清漪。
缅怀邹鲁风,礼庭时一窥。
归来课诸子,肃容坐皋比。
日夕弦诵声,互答相吾伊。
居然二雏者,成名皆在兹。
科第固云好,德性能自持。
坐令环堵宫,永作藏修基。
斯人去已远,家训凛不衰。
芳邻接孟氏,此语非夸毗。
我歌泮邻词,秋风有馀思。
泮邻书屋为会稽处士赋【诗句】:
- “墦间事埋筑,贾肆竞刀锥。”: 在坟墓之间进行挖掘(埋葬),市场上的商人争相用锐利的工具。
- “择居苟失所,媚学将从谁。”: 选择居所时只考虑其位置是否合适,跟随学习的人又从何而来。
- “所以孟贤母,三徙泮宫涯。”: 因此孟母,三次迁移住所,靠近学堂。
- “千载有杨翁,衡门久栖迟。”: 千年后也有像杨翁一样的隐士,他的门常被云雾遮蔽,长时间未能居住。
- “诵法子车氏,有家学东陲。”: 诵读法家的子车氏,拥有着东周的学术成就。
- “杏坛藉馀荫,芹沼分清漪。”: 在杏树林下借得庇护之荫,在芹菜池中分辨出清澈的水波。
- “缅怀邹鲁风,礼庭时一窥。”:回忆儒家文化的风范(邹鲁之风),有时能在庭院中瞥见。
- “归来课诸子,肃容坐皋比。”: 回来后教授自己的儿子们,严肃地坐在讲台前。
- “日夕弦诵声,互答相吾伊。”: 傍晚时分,孩子们在弦歌声中互相应答,如同我一样。
- “居然二雏者,成名皆在兹。”: 他们竟然两个孩子都成功了,他们的成功都在于此。
- “科第固云好,德性能自持。”: 虽然科举考试很优秀,但品德和才能是最重要的。
- “坐令环堵宫,永作藏修基。”: 让这个简陋的屋子变成了修行的场所,可以永远作为修身之地。
- “斯人去已远,家训凛不衰。”: 这个人物已经离世,但他留下的教诲仍然坚定不移。
- “芳邻接孟氏,此语非夸毗。”: 邻近邻居就是孟氏,这里的话语并非夸张。
- “我歌泮邻词,秋风有馀思。”: 我唱着关于泮邻的诗歌,秋风带来了深深的思绪。
【译文】:
在坟墓之间进行挖掘(埋葬),市场上的商人争相用锐利的工具;
在选择居住的地方时只考虑其位置是否合适,追随学习的人从何处而来;
因此孟母,三次迁移住所,靠近学堂;
千年后也有像杨翁一样的隐士,他的门常被云雾遮蔽,长时间未能居住;
诵读法家的子车氏,拥有着东周的学术成就;
在杏树林下借得庇护之荫,在芹菜池中分辨出清澈的水波;
回忆儒家文化的风范(邹鲁之风),有时能在庭院中瞥见;
回来后教授自己的儿子们,严肃地坐在讲台前;
傍晚时分,孩子们在弦歌声中互相应答,如同我一样;
他们竟然两个孩子都成功了,他们的成功都在于此;
虽然科举考试很优秀,但品德和才能是最重要的;
让这个简陋的屋子变成了修行的场所,可以永远作为修身之地;
这个人物已经离世,但他留下的教诲仍然坚定不移;
邻近邻居就是孟氏,这里的话语并非夸张;
我唱着关于泮邻的诗歌,秋风带来了深深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学者的生活状态及其对学问的追求与坚守。诗人通过描绘其生活细节,展现了这位处士的简朴、坚韧与智慧。诗中通过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热爱和对传统道德的坚持。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具体的描写传达了深远的主题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