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删述来,诗道几更变。
骚些无遗声,汉魏起群彦。
谢绝及宋沈,入眼已葱茜。
颓波日东驰,李杜出而殿。
当时多浑成,岂必事精炼。
云胡倡唐音,趍者若邮传。
坐令诗道衰,花月动相眩。
千载宛陵翁,惟我独歆羡。
翁词最古雅,翁才亦丰赡。
一代吟坛中,张主力不倦。
遂使天地间,留此中兴卷。
如何近代子,落落寡称善。
纷纭较唐宋,甄取失良贱。
无乃久浸淫,曾靡得真见。
渺渺岁将夕,南来宛陵县。
顿首升翁堂,松竹犹眷眷。
感慨抚陈迹,江水一再奠。
我心夙景仰,我学诚袜线。
上想三百篇,斯境复谁荐。
【注释】
删述:指唐代的李商隐、杜牧等文人。
骚些:指屈原的《离骚》。
汉魏:指汉代和魏代。
谢绝:推辞。
宋沈:即宋之问,唐代著名诗人。
入眼已葱茜:意思是进入我的视野就如青色的葱、茜草般美丽。
颓波:衰败的波浪,这里比喻唐音。
浑成:浑朴自然,不造作。
趍者:追求的人。
云胡:何以。
倡唐音:倡导唐代的音乐。
邮传:传递、传送。
花月:指美丽的女子。
诗道:诗歌之道,也指诗歌创作的艺术。
一代吟坛:一代诗坛。
张力:用力。
中兴卷:指《唐诗别裁集》,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编选的唐代诗歌选本。
近代子:指当代的青年诗人。
纷纭:复杂纷繁。
甄取:选取。
曾靡得真见:没有能见到真实的。
渺渺:茫茫无边的样子。这里表示时间的流逝。
南来宛陵县:来自南方的宛陵县城。
顿首:叩头,表示恭敬。
景仰:敬仰。
袜线:织成的鞋带,借指学习。
上想三百篇:想象《诗经》中的《三百篇》内容。
斯境复谁荐:这样的境界还有谁来推荐呢?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从整体上看,是一首赠答之作。诗中以赞美宿宛陵书院为题,抒发了对古代诗歌创作成就的崇敬之情,表达了对当今诗坛的忧虑及对后世诗人的期望。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差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
第一句“自从删述来”,直接点明了主题,指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里的“删述”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等人的作品,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句“诗道几更变”,进一步强调了诗歌创作的变化。诗歌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诗歌的创作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接下来的两句“骚些无遗声,汉魏起群彦”,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解释。这里提到了屈原的《离骚》和汉代、魏国的诗歌作品,这些都是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它们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这里也暗示了当时诗歌创作的繁荣景象。
第四句“谢绝及宋沈,入眼已葱茜”,则更进一步地描绘了当时的诗歌创作情况。这里提到了宋之问等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第五句“颓波日东驰”,则是对前四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提到了唐朝音乐的衰落,以及后来的李杜等诗人的出现,这些诗人的出现,使得诗歌创作又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最后两句“如何近代子,落落寡称善”,则是对当前诗歌创作的担忧和期待。这里提到了当代的青年诗人,他们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不高,难以达到古人的水平。然而,诗人却对他们充满了期待,希望他们能够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为诗歌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诗歌创作的赞美和对当代诗歌创作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诗歌创作的窗口,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诗歌风貌和诗人们的创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