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尘扑征车,欲行未行立踟蹰。
行装萧萧一何有,上载经史下刑书。
子向金陵意甚适,咫尺吴门是乡邑。
登舟坐想春渡江,饯者如云晓亭集。
亭前新柳扬金丝,手折听人歌柳枝。
鲥鱼竹笋满南国,正是官曹开宴时。

送长洲孙进士林赴南京刑部主事

东风吹尘扑征车,欲行未行立踟蹰。

行装萧萧一何有,上载经史下刑书。

子向金陵意甚适,咫尺吴门是乡邑。

登舟坐想春渡江,饯者如云晓亭集。

亭前新柳扬金丝,手折听人歌柳枝。

鲥鱼竹笋满南国,正是官曹开宴时。

注释:

  1. 东风:春天的风。 2. 尘:指路上扬起的尘土。 3. 征车:远行的车。 4.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2. 萧萧:形容行装众多的样子。 6. 经史:泛指儒家经典。 7. 刑书:司法方面的法律、法规。 8. 子:指诗人的朋友孙林。
  3. 金陵:今南京。作者当时在金陵,所以称金陵。 10. 吴门:今苏州。 11. 亭:古时的驿站或凉亭。 12. 春渡江:乘船渡长江。 13. 饯:设酒为送别饯行。
  4. 亭前新柳扬金丝:亭前的柳树已经发芽,嫩绿的柳叶随风飘动,仿佛黄金一般闪闪发光。 15. 手折听人歌柳枝:诗人亲手折了一枝柳条准备唱歌。
  5. 鲥鱼竹笋满南国:南方的江河湖泊都充满了鲥鱼和竹笋这两种美味佳肴。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他的好友孙林赴南京刑部主事,诗中描写了送别的场景以及他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第一句“东风吹尘扑征车”,描绘的是送别时的清晨景象,东风拂过,扬起了尘土,远处的车辆渐渐驶来,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激动起来。
    第二句“欲行未行立踟蹰”,描述了诗人面对好友出发的情景,心中充满了不舍,却又无法阻止他离去,只能站在那里犹豫不决。
    第三句“行装萧萧一何有”,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即将远行的感慨,行李满满,装载的都是重要的物品和书籍,这些象征着朋友的学问和才华。
    第四句“子向金陵意甚适”,表示诗人对友人去金陵(今南京)非常满意和高兴,因为金陵是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
    第五句“咫尺吴门是乡邑”,描绘了金陵和苏州之间的地理关系,咫尺之间就是家乡,表明了两地之间的距离虽近,但距离故乡的感觉却遥远。
    第六句“登舟坐想春渡江”,描述了诗人在船上想象着渡江的景象,春天的江面上波光粼粼,景色宜人。
    第七句“饯者如云晓亭集”,描绘了送别的热闹场面,人们像云一样聚集在亭子周围,为即将远行的友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宴。
    第八句“亭前新柳扬金丝”,描绘了亭前新柳的形象,嫩绿的柳叶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九句“手折听人歌柳枝”,描绘了诗人亲手摘下柳枝准备歌唱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十句“鲥鱼竹笋满南国”,描绘了南方河湖中新鲜的鱼和嫩笋,都是当地的特产,也是江南水乡的代表。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