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有别墅,宛在瀛川曲。
荏苒二十年,始此一停宿。
裴𧙪原野间,百感中自触。
梨花积晴皓,杨柳纷众绿。
一岁增几株,当时手栽木。
白驹亦何驶,苍发忽半秃。
缅怀古贤达,矌视不可复。
岂无致主心,自审诚碌碌。
君恩浩山海,不遣随窜逐。
赁船走东南,日夜忧骨肉。
矧兹墓台荒,奉扫未成卜。
渺渺沧波长,悠悠白日速。
明发城东门,低头愧林谷。

【解析】

此诗为七律,首句“先人有别墅”是全诗的开头,应是写对先祖旧居的思念。后五句则是回忆自己与先祖在野居时的种种情景。

(一)

宿瀛东别业——住宿在瀛州东部的别业中。瀛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一带,因渤海而得名。东别业,即作者的别墅。

(二)

先人有别墅,宛在瀛川曲——先人们曾经有一座别墅,就在瀛州的弯曲处。“宛”,仿佛。“瀛川”,指渤海。

(三)

荏苒二十年,始此一停宿——转眼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才在此停留下来住下。荏苒,时间流逝貌。“一停宿”,即一次停留。

(四)

裴𧙪原野间,百感中自触——回想起来,当初我在裴𧙪原野之间,心中百感交集。

(五)

梨花积晴皓,杨柳纷众绿——梨花堆积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柳树郁郁葱葱,一片绿色。

(六)

一岁增几株,当时手栽木——一年又增加了几棵,那时都是亲手栽种的树木。

(七)

白驹亦何驶,苍发忽半秃——白马飞驰而过,我的头发也不知不觉地半白了。

(八)

缅怀古贤达,矌视不可复——追思古代的贤达之士,他们的风采已经无法复得了。

(九)

岂无致主心,自审诚碌碌——难道我没有一颗报国之心吗?可我仔细思量,自己实在是平凡庸俗之人。

(十)

君恩浩山海,不遣随窜逐——君王的恩德如同浩瀚的山海一样广阔无边,不会让我被流放。

(十一)

赁船走东南,日夜忧骨肉——我借船往东南行,日夜担心自己的亲人和子孙。

(十二)

矧兹墓台荒,奉扫未成卜——何况现在坟墓荒芜无人打扫,祭扫尚未完成。况,何况;奉扫,指扫墓、祭扫。

(十三)

渺渺沧波长,悠悠白日速——茫茫沧海无边无际,时光匆匆如白昼般迅速。

(十四)

明发城东门,低头愧林谷——天亮时从城东门出发,低头感到惭愧的是那些林木和山丘。

【赏析】

此诗是作者客居沧州时所作。前四句写对先祖别墅的回忆,后六句写自己在别墅中的生活和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风格清雅闲淡,是一首典型的田园山水诗。

诗歌以宿泊别墅作为开篇,点出题意。诗人通过回忆往昔在原野中与先祖一起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以及对故居的眷恋之情。

“荏苒二十年,始此一停宿。”二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终于在这里停下来暂做休息。诗人用“荏苒”、“始”、“此一”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对故居的留恋。

“裴𧙪原野间,百感中自触。”“裴𧙪原野间”,裴𧙪原野是指作者的家乡。原野之间百感交集,心中涌起种种感情。这里,诗人用“裴𧙪原野间”来表达他对自己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达了他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寂寞。“百感中自触”,百感交集,心中涌起各种感情,这是诗人在面对家乡时的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

“梨花积晴皓,杨柳纷众绿。”梨花堆积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杨柳郁郁葱葱。这里,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梨花和杨柳的美丽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日之中。

“一年增几株,当时手栽木。”一年又增加了几棵,那时都是亲手栽种的树木。这里,诗人通过比较现在的树木和自己当年栽种时的树木,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过去的珍惜。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时的一种无奈和无力感。

“白驹亦何驶,苍发忽半秃。”白马飞驰而过,我的头发也不知不觉地半白了。这里,诗人以白马比喻时间,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感叹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缅怀古贤达,矌视不可复。”追思古代的贤达之士,他们的风采已经无法复得了。这里,诗人用“矌视”一词来形容自己对古代贤达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的一种无奈和困惑。

“岂无致主心,自审诚碌碌。”难道我没有一颗报国之心吗?可我仔细思量,自己实在是平凡庸俗之人。这里,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一方面渴望为国家效力,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深沉而感人。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的一种挣扎和无奈。

“君恩浩山海,不遣随窜逐。”“君恩浩山海”,指的是君王的恩德如同浩瀚的山海一样广阔无边。这里,诗人用“浩山海”来形容君王的恩泽之大,表达了他对君王感激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君王恩赐的感恩戴德。“不遣随窜逐”,意思是不会让我被流放。这里,诗人用“随窜逐”形容自己的命运之悲惨,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甘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时的一种无奈和抗争。

“赁船走东南,日夜忧骨肉。”“赁船走东南”,意思是借船往东南行,日夜担心自己的亲人和子孙。这里,诗人以借船为媒介来传达自己对家人的牵挂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的一种无奈和担忧。

“矧兹墓台荒,奉扫未成卜。”“矧兹墓台荒”,更何况现在坟墓荒芜无人打扫,祭扫尚未完成。这里,诗人以“矧兹”和“奉扫”两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处境之艰难和对祭祀的渴望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的一种无奈和焦虑。

“渺渺沧波长,悠悠白日速。”茫茫沧海无边无际,时光匆匆如白昼般迅速。这里,诗人以“渺渺沧波长”和“悠悠白日速”来形容沧海与日月的变化之快,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时的一种无奈和感慨。

最后两句:“明发城东门,低头愧林谷。”天亮时从城东门出发,低头感到惭愧的是那些林木和山丘。这里,诗人以自责的方式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内心的忏悔之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的壮丽时的一种敬畏和对自己过错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故居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先祖的怀念、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风格清雅闲淡,是一首典型的田园山水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