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老人非画师,胸中丘壑天所私。
挥毫便觉真趣发,意到岂借丹青施。
通守张君画成癖,半幅生绡比全璧。
望中谓作云门山,游人拟办登山屐。
峰回路转溪流长,谁向石林开草堂。
风檐举手欲相问,扁舟载客来何方。
老人画出今人上,乡评未数黄公望。
一石俄成斧劈痕,不类群羊更奇壮。
石田隐处轻辋川,秀句却似王维传。
吴歌一日变楚语,幽芳懒斗春花妍。
我从胥门八回过,古寺长邀听经坐。
老人不惜与画山,击节诗成几人和。
尚方有诏徵遗才,白发苍颜能一来。
还君此图意无限,停云正绕姑苏台。

《沈启南画障为张通守题》是明代著名诗人程敏政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明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中不仅描绘了石田老人与张通守之间的互动,还展现了作者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

  1. 石田老人不是画师:这里的“石田老人”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居山林的画家或艺术家,他并非专业的画家,但拥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观。他并非专业的画家,但拥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观。
  2. 胸中丘壑天所私:这里“胸中丘壑”指的是心中所蕴藏的丰富而深远的意境和情感。“天所私”表达了这些意境和情感是自然赋予的独特且珍贵的。
  3. 挥毫便觉得真趣发:挥毫即绘画,表示通过绘画来表现心中的真趣。这句话强调了绘画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内心真实感受的表达。
  4. 意到岂借丹青施:意到则无需借助色彩丰富的丹青(绘画用的颜料)。这句表达了艺术创作中的主观性,强调真正的艺术灵感来源于内心的感受而非外在的形式。
  5. 半幅生绡比全璧:这里的“生绡”是一种轻薄而透明的丝织品,通常用来制作书画的底料。“全璧”则是指完整的、未受损的玉石。这句话比喻张通守的作品虽然只是半幅,但却如同完整无损的玉璧一般珍贵。
  6. 望中谓作云门山:在远处观看时,人们会认为这幅画描绘的是雄伟的云门山。这里的“云门山”可能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象征意义的山峰,或者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
  7. 游人拟办登山屐:游客们打算用登山鞋来准备攀登这山。这里的“登山屐”是一种用于攀爬陡峭山岳的工具,表达了画作引人入胜,足以令人产生想要亲自探索的欲望。
  8. 峰回路转溪流长:描述一幅画中山峰回旋、道路曲折,溪流绵延不绝。这句描绘了画作的构图之美,以及山水之间相互映衬的和谐之美。
  9. 谁向石林开草堂:有谁会在这石林间开辟出一片草堂。这句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0. 风檐举手欲相问:风檐下的我举起手想要与你对话。这里的“风檐”可能指的是一种幽静的环境,如书房或亭台,“举手欲相问”则是表现出诗人想要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艺术见解。
  11. 扁舟载客来何方:扁舟载客来询问我来自何方。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来客的欢迎,以及他们对于诗人作品的兴趣和好奇。

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传统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扬。他不仅赞赏张通守的绘画技艺,更推崇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即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