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
大有少年那薄幸,姮娥须惜老成人。

《送杨吉父伍念父乡试二首·友声相唤出河津》

译文:
当友声相唤,我们一同走出河边的小镇。伐桂的人在月光下忙碌,显得勤劳而坚定。少年人往往薄情,但月亮中的嫦娥应怜惜我们这些老成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杨吉父和伍念父的深厚情谊。诗中不仅表达了送别之情,还蕴含了对两位友人的勉励与期待。

“友声相唤出河津”这一句,通过“友声相唤”这个动作,传达出了一种亲切、温暖的氛围。同时,“出河津”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这里的“河津”可能是指一个渡口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代表着两人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开始新的旅程。这种离别的场景常常让人感到哀伤和不舍,但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伐桂丁丁向月轮”,这句话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伐桂的声音与月轮联系起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轮象征着团圆和美好,因此这里的“伐桂”可能寓意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而不懈努力。然而,这种努力并非徒劳无功,因为最终能够达到目的地。这里的“伐桂丁丁”形象地描绘了两位友人辛勤工作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大有少年那薄幸,姮娥须惜老成人”这一句则进一步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这里的“薄幸”指的是对待朋友轻率、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姮娥”则指的是月亮上的嫦娥仙子。诗人在这里用嫦娥仙子来比喻那些应该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年长者。他们应当像嫦娥仙子一样关爱年轻一代,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和感人。

全诗以“姮娥须惜老成人”作为结尾,既是对杨吉父、伍念父这两位友人的祝愿,也是对他们人格的肯定。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表达,能够让他们时刻铭记友情的重要性,珍惜彼此之间的相处时光。同时,这也鼓励读者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这首诗通过对杨吉父和伍念父两位友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坚韧不拔和对友情的重视。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祝福。这首诗不仅是对两位友人的送别之作,更是对人性、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