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省卿云近紫微,明光晓奏劝宵衣。
自从剑佩归沧海,不见鸾舆出禁闱。
一曲春湖明主赐,十年芳草故人违。
莫教绮季山中老,且为皇储定是非。
寿于宗伯谷峰先生
一首表达对宗室尊敬的诗歌赏析
《寿于宗伯谷峰先生》是明代诗人冯琦所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与文化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南省卿云近紫微,明光晓奏劝宵衣。”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场景,南省的官员们如同天上的彩云一般美丽动人,在清晨的阳光下,他们忙碌地奏唱着劝谏之歌,以提醒皇帝夜以继日地处理国事。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官员们的工作态度,也暗示了他们在朝政中的重要角色和责任。
“自从剑佩归沧海,不见鸾舆出禁闱。” 这里诗人用剑和佩饰来象征权力和责任,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的深刻理解——只有将责任和权力归还给国家和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皇权的敬畏和忠诚,他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曲春湖明主赐,十年芳草故人违。” 这里的“春湖”象征着美好的景象和希望,而“明主赐”则表示皇帝对自己的恩赐和信任。然而,“十年芳草故人违”却透露出诗人对于逝去的时光的无奈和感伤,这也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莫教绮季山中老,且为皇储定是非。” 这句话中的“绮季”可能是某个历史人物的名字或称号,而“山中老”则表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但诗人在这里强调自己不能就此放弃责任,而是要为年轻的皇储(未来的皇帝)定下是非标准,这是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寿于宗伯谷峰先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对国家、对历史、对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担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