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才不尽,鹾政用吾儒。
驿路相逢处,青灯引话馀。
齐人知管仲,吾道只轲书。
煮海非君事,安民是国储。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和手法,然后逐项进行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赏析,包括内容、思想情感和手法,赏析诗句要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造、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角度考虑,注意要联系原诗内容,分析概括,不能偏离主题。
本题是一道诗歌鉴赏选择题。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性词语。诗歌的情感往往通过一些关键词语体现出来,如思乡、愁苦、忧国忧民等,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是诗歌赏析最重要的一点,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种能力。一般来讲,诗歌的情感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了解写作背景。
④掌握答题方法。
【答案】
注释:①清时:指清廉的时代。②鹾政:盐政。这里指掌管盐务的官署。③青灯:点着青色油灯。引话馀:
说些闲话。④管仲: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相齐桓公成就霸业,被尊为“仲父”。⑤轲书:指儒家经典,轲指孔子。
译文:
在清廉的时代,我的才能未尽,盐政用上了我这样的人。
驿路相逢处,青灯引话余。
齐人知管仲,吾道只轲书。
煮海非君事,安民是国储。
赏析一:
首联:“清时才不尽,鹾政用吾儒。”意思是说,在清廉的时代,我的才能没有用完,于是在盐政中得到了重用。
“清时”二字表明了诗人身处一个清廉的时代;“才不尽”说明诗人有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但因为当时政治腐败、世风日下,他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施展。因此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投身到盐政之中,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既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悲愤,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颔联:“驿路相逢处,青灯引话余。”两句写诗人在驿路上偶遇友人的情景。此时夜已深,两人相对无语,只能点起青灯,借以消磨时光。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彼此间默契的理解与沟通。
颈联:“齐人知管仲,吾道只轲书。”诗人引用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他认为管仲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有正确的思想和行动原则,而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只有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管仲的高度赞扬,也表现了他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追求。
尾联:“煮海非君事,安民是国储。”这两句诗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这里强调了一个道理: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应该关注民生问题,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权势和地位。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在盐政中的遭遇以及与朋友之间的交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叹。同时它也揭示了一个道理:作为一个有志之士,应该关注国家的大事,关心民生疾苦,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