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三桓盛,当年替子孙。
如何一介士,庙食到今存。
孝德人无间,高风自可尊。
有司修祀事,百姓走荒村。

谒闵子祠

季氏三桓盛,当年替子孙。

如何一介士,庙食到今存。

孝德人无间,高风自可尊。

有司修祀事,百姓走荒村。

【注释】:
谒闵子祠 —— 拜访闵子祠(闵子,即闵子骞,孔子弟子)。
季氏三桓盛 —— 季氏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三个贵族家族(孟孙、叔孙、季孙),势力强大。
当年替子孙 —— 当年,指过去;替子孙,指为后代考虑。
如何一介士 —— 如何,为什么;一介士,一个普通的官员。
庙食到今存 —— 庙食,古代祭祀时供奉的供品;到今存,到现在还在祭祀。
孝德人无间 —— 孝德,孝顺的道德;无间,没有隔阂。
高风自可尊 —— 高风,高尚的品格;自可尊,自然值得尊敬。
有司修祀事 —— 有司,主管官员;修祀事,祭祀的事。
百姓走荒村 —— 走荒村,离开村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闵子骞的诗作。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他以孝道著称,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这首诗通过赞美闵子骞的孝德和高尚品格,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尊宗敬祖的传统观念。

首句“季氏三桓盛”,直接点明主题,指出了季氏家族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接着两句“当年替子孙”,则表达了作者对闵子骞作为一位官员,为后代考虑的敬意。第三句“如何一介士”,则是对闵子骞作为一位普通官员,却有着崇高品德的赞扬。第四句“庙食到今存”,则表达了人们对于这位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第五句“孝德人无间”,是对闵子骞孝道品质的高度概括。第六句“高风自可尊”,则是对他的高尚品格的赞美。最后两句“有司修祀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文化现象,即人们对于神明的敬畏和敬仰。而“百姓走荒村”,则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即百姓们为了祭拜神灵,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

这首诗通过对闵子骞的颂扬,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文化和人民生活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