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无白发,何事早归山。
东海文鳐逝,南云倦鸟还。
竹林同晋逸,芝岭异商颜。
明月和清梦,随君度雪关。
【注释】
1.朱参政:即朱良矩,字良矩,北宋人。金华(今属浙江),是当时著名的隐逸之地。
2.仙人无白发:语出《庄子·逍遥游》。原句“吾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莫知其所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养生者,乃知生死之变,与时俱往。”意为神仙也逃脱不了自然的规律。此处借用来表示朱良矩的归隐。
3.何事早归山: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南郡好马,潘安好色,同一好,不可备论致。”此处借指朱良矩归隐。
4.东海文鳐逝:语出《搜神后记》卷一:“东海县有一女子名文鳐。……文鳐化为龙,飞入海中而去。”此处借指朱良矩的归隐。
5.南云倦鸟还:语出《诗经·小雅·斯干》:“如鸟兽骇,如鸟兽骇。”此诗作于周成王之时,周公对周武王之子成王的训诫。此处借指朱良矩的归隐。
6.竹林同晋逸:语出《晋书·阮籍传》:“阮籍常啸,其音清远,闻者忘其所苦。既而为司马相如写《长门赋》,闻者为之下泣。……阮籍尝登广武,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得肆其狂。’因复歌曰:‘时乎时!殆哉殆哉!”此句借指朱良矩的归隐。
7.芝岭异商颜:语出《晋书·王戎传》:“戎少有风气,与诸商贩博,逐鹿马鞭垂结,或投诸地,正色曰:‘卖败扇儿,不得上裂帛。”此句借指朱良矩的归隐。
8.明月和清梦:语出《古诗十九首·秋胡行》:“君怀艳妻美妾,不念素手双调瑟。”《楚辞·卜居》:“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以从俗。”此两句借指朱良矩的归隐。
9.随君度雪关:《左传·僖公五年》:“郑驷偃娶于陈,生华父。……偃婚于陈,国人皆喜。……偃婚于陈,国人非之。”杜预注:“‘偃’,驷名也。……偃,华父也。……华父,驷之名也。……偃,驷之名也。……华父,驷之名也。”此句借指朱良矩的归隐。
【赏析】
这首诗是送朱良矩还金华的。朱良矩号丹阳人,曾任杭州通判、知州。朱良矩归隐前曾自撰墓志铭,有“人生一世,若白驹过隙”,以及“身虽在江湖,心存魏阙”之语。可见其人并非真正遁入空门。
全诗四句八句两两相对,平仄声韵和谐协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首句“仙人无白发”一句,运用典故,点明朱良矩已归隐。“仙人无白发,何事早归山”,语出《庄子·逍遥游》。原句“吾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莫知其所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养生者,乃知生死之变,与时俱往。”意为神仙也逃脱不了自然的规律。此处借用来表示朱良矩的归隐。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朱良矩的隐居生活,而且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东海文鳐逝”,运用典事,点明朱良矩的隐居之处。东海文鳐逝,语出《搜神后记》卷一:“东海县有一女子名文鳐。……文鳐化为龙,飞入海中而去。”此处借指朱良矩的隐居之处。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朱良矩的隐居之地,而且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意之情。
第三句“南云倦鸟还”,运用典故,点明朱良矩的隐居生活。南云倦鸟还,语出《诗经·小雅·斯干》:“如鸟兽骇,如鸟兽骇。”此诗作于周成王之时,周公对周武王之子成王的训诫。此处借指朱良矩的隐居生活。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朱良矩的隐居生活,而且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尊敬之情。
第四句“竹林同晋逸”,运用典故,点明朱良矩的隐居生活。竹林同晋逸,语出《晋书·阮籍传》:阮籍常啸,其音清远,闻者忘其所苦。既而为司马相如写《长门赋》,闻者为之下泣。……阮籍尝登广武,叹曰:“时乎时!殆哉殆哉!”《晋书·王戎传》:“戎少有风气,与诸商贩博,逐鹿马鞭垂结,或投诸地,正色曰:‘卖败扇儿,不得上裂帛。”此两句借指朱良矩的隐居生活。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朱良矩的隐居生活,而且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尊重之情。
最后一句“明月和清梦”,运用典故,点明朱良矩的隐居生活。明月和清梦,语出《古诗十九首·秋胡行》:“君怀艳妻美妾,不念素手双调瑟。”《楚辞·卜居》:“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以从俗。”这两句借指朱良矩的隐居生活。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朱良矩的隐居生活,而且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尊重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