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
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棱。
桂火嘘难焰,兰膏坐自凝。
新梅如姹女,妆束待晨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如下:
寒夕
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
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棱。
桂火嘘难焰,兰膏坐自凝。
新梅如姹女,妆束待晨兴。
注释:
- 寒夕:即夜深时,天气寒冷。
- 璧月:明亮的月亮。
- 寒生晕:指月色在夜晚显得更加清冷。
- 银河冻欲冰:指银河上的冰层开始形成。
- 檐花:屋檐上的花。
- 穿雾凇:穿过霜雾形成的冰晶。
- 窗纸:窗户上的纸。
- 战风棱:风吹过窗户上的纸,使其产生波纹。
- 桂火:指桂花燃烧的火光。
- 兰膏:指兰花涂抹的香味。
- 坐自凝:静静地坐着,香气不散。
- 新梅:刚开的新梅花。
- 姹女:美丽的女子。
- 妆束待晨兴:准备打扮,等待早晨起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夜晚的景象。首句”璧月寒生晕”,以”璧月”形容月亮明亮而圆润,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寒生晕”则描绘了月光下,天空的云彩因寒冷而凝结成美丽的晕圈。接着,诗人描述了银河上结冰的景象”银河冻欲冰”,这是古人常用来比喻天象变化或季节更替的手法。
第二句”檐花穿雾凇”,则具体到了屋檐上花的形象,它们在雾凇中若隐若现,给人以朦胧美。”窗纸战风棱”则形象地描绘了风刮过窗纸,留下波纹的景象。这种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两句”桂火嘘难焰,兰膏坐自凝”,则是对室内景象的描绘。桂火(桂花燃烧的火光)和兰膏(兰花所散发的香气)都是温暖的象征,但在这寒冷的夜晚,它们散发出的热量和香气却显得格外迷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温暖的元素也能给人带来安慰和舒适感。
最后一句”新梅如姹女,妆束待晨兴”,则将新梅花比作美丽女子,暗示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妆束”一词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比喻花朵准备迎接新的一天,二是比喻梅花的美丽动人。整首诗通过对冬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期待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