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行台持宪节,东川分阃寄儒缨。
云林晓日青羌浦,水国秋风白帝城。
潭下蛟龙惊鼓角,门前鸟雀避干旌。
折冲樽俎烟尘静,始信荀卿善议兵。
【诗句释义】
- 西蜀行台持宪节:在四川设置行台,掌管军政。
- 东川分阃寄儒缨:在重庆设立分防区,将帅们多是儒者。
- 云林晓日青羌浦,水国秋风白帝城:早晨云海映照着青羌浦,秋天的风中带着白帝城的清凉。
- 潭下蛟龙惊鼓角,门前鸟雀避干旌:潭下的水中蛟龙受鼓角声惊动,门前的鸟儿因旗帜上露珠而躲避。
- 折冲樽俎烟尘静,始信荀卿善议兵:在宴会上讨论军事,终于相信了荀卿擅长用兵的策略。
【译文】
西蜀行台执掌大权,东川设防分派将帅。清晨云海映照着青羌浦,秋风吹动白帝城。潭下水中的蛟龙被鼓角声惊醒,门前鸟儿因为露珠而躲避。宴会上讨论军事策略,终于相信了荀卿善于用兵。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与友人张孟复在成都聚会时的场景。首联“西蜀行台持宪节,东川分阃寄儒缨”,诗人在成都设置行台,掌理军务,而分派将领则多是文士,这既体现了朝廷对文人重用的倾向,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地位的提高。颔联“云林晓日青羌浦,水国秋风白帝城”则描绘了成都郊外的自然景色,晨曦中的云海、青羌浦上的江水、秋风中的白帝城都显得格外宁静,仿佛在告诉人们和平的美好。颈联“潭下蛟龙惊鼓角,门前鸟雀避干旌”则描绘了成都城内的繁华景象,人们在鼓乐声和旗帜上露珠的映照下忙碌着,而鸟雀却避开了这些喧嚣,似乎在享受着一份宁静。尾联“折冲樽俎烟尘静,始信荀卿善议兵”则是说在宴会上讨论军事策略时,最终信服了荀子善用兵的策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事的感慨,充满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