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杯曾醉碧池春,回首风光入梦新。
今日临池剥莲子,却思池上咏花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是“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答。此诗首联写“我”忆师邵,颔联写“我”今日临池剥莲子,颈联写“我”却思“池上咏花人”。“锦杯”即酒器,古代用锦为饰的酒杯;“碧池春”指春天的池塘。这两句写“我”曾醉于春日里碧波荡漾的池塘之畔,回忆中仿佛看到那盛开的莲花在池中摇曳生姿,美不胜收。“回首风光入梦新”意即:回首望去,那美丽的风光如同新画一样呈现在梦境中。颈联“今日临池剥莲子”写今日“我”正在池塘边剥开莲子,而“却思池上咏花人”写“我”心中不禁想起那位在池上咏诵莲花之人。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有深意。诗人通过“我”与莲的关系来反映“我”与“咏花人”的关系。“我”在池塘边剥莲子,而心中却在思念着那位在池上吟诵莲花的人。可见,诗人此时正被某种美好所吸引或感动,因而产生了这种美好的联想。“却思”一词也表达了诗人因美好事物而产生的一种向往之情。“咏花人”在这里指那些喜爱荷花的人。他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美丽动人。因此,“我”也在想象那位“咏花人”一定很喜欢荷花,并且喜欢到连自己的生命都与荷花联系在一起的地步。最后一句“却思”一词,不仅使全诗有了情感起伏的波澜,而且使全诗有了回环往复的韵味。从结构上看,它既与前文的“今日临池剥莲子”相照应,又与下文的“忆师邵”相呼应。从内容上看,它既写出了诗人由眼前之事引发的联想,又写出了诗人由此联想到的美好境界,使诗人的思绪飞腾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境界。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案】
①锦杯——指盛酒的玉杯,这里指酒器;②碧池春——指春天的池塘;③今日——今天;④却思——想到;⑤池上——指池塘之上;⑥咏花人——指在池塘上吟诵莲花的人。(每空1分)
译文:
锦杯曾让我沉醉在碧池中的春色之中,回想那时风光明媚入我梦中。如今我在池塘旁边剥开莲子,却又想起那位在池上吟诵莲花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一位爱荷之人的回忆。首联写自己曾在碧水中饮酒赏荷,并回忆起那美丽的情景。次联写诗人此刻正在池塘边剥开莲子。三联则写诗人想到那位在池塘上吟诵莲花的人。诗人以“我”为引子,引出对那位爱荷之人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那位爱荷之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