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江海流,弃捐沟与潨。
勿以芝兰芳,弃捐菲与葑。
勿以椒欓贵,弃捐薤与葱。
君道如践棘,我道如折葼。
君道如探汤,我道如拨䵄。
我去车摇摇,我来鼓鼕鼕。
朝发赵北际,暮望燕南冲。
沐露转磨笄,戴斗但崆峒。
行行日已夕,停舟易水阴。
当门报燕将,言有赵使临。
使者问燕将,试言探臣胸。
燕将语赵使,尔欲得尔王。
赵使笑不止,尔语瞆且霿。
燕为唇齿国,赵为辅车邦。
张耳与陈馀,饥鹰待劲风。
交游如父子,遁秦联翼翪。
一朝仗马棰,下赵数十城。
各有南面志,机会不巧逢。
势屈武臣下,立王持赵心。
赵地今已定,赵王为燕擒。
耳馀握赵柄,武臣受燕笼。
王归二人臣,王囚二人公。
肯迎生王辇,惟逆死王輁。
死王良实愿,求王但虚名。
王魂化燕氛,二人喜无忡。
内举全赵势,外折弱燕锋。

【注释】

邯郸:古郡名,战国时赵国国都。才人:古代女子的美称。厮卒:仆人。妾妇:妻子。弃捐:抛弃,丢弃。江海:泛指江河湖海。流:流动的水。沟与潨:水沟和小河。勿以:不要因为。芝兰芳:比喻品德高洁的人。菲与葑:指杂草,比喻品行低下的人。椒欓(yīn)贵:指高贵的人。弃捐:抛弃。薤(xià)与葱:指葱和薤菜,这里比喻小人。践:践踏。葼(zhǐ):草名。探汤:用热水洗脚,比喻受辱或受难。行行:行走的样子。日已夕:傍晚。沐露转磨笄:洗头梳头。戴斗但崆峒(kōngtóng):戴着斗笠。崆峒:山名。行行:行走的样子。日:太阳。已夕:晚上。停舟易水阴:把船停泊在易水之北,夜晚容易发生变故。阳:水南边。当门报燕将:向燕国的将军报告消息。试言:试探性询问。探臣胸:探问我的心事。语:说。瞆且霿:眼睛发直、发呆。燕为唇齿国:比喻燕国是赵国的屏障。辅车邦:比喻辅助国家的重要邦国。张耳与陈馀:指西汉末年刘邦的两位将领张耳和陈馀。饥鹰待劲风:饥饿的鹰等大风来临就准备捕食。交游如父子:交往像父子一样亲密。遁秦联翼翪(xuè):逃避秦朝联合在一起。仗马棰:拿着马鞭指挥军队。下赵数十城:占领了赵国的几十个城池。各有南面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机会不巧逢:没有碰到恰当的时机。屈武臣下:让武臣屈服于自己之下。立王持赵心:支持并控制赵国。赵地今已定,赵王为燕擒:如今赵国已经被平定,而赵王也被俘虏。耳馀握赵柄:张耳掌握了赵国的大权。武臣受燕笼:武臣被燕国所俘获。王归二人臣:回到赵国后成为两国的臣子。王囚二人公:囚禁起来作为两国的公卿。肯迎生王辇:愿意迎接赵王回国的车队。惟逆死王輁(fān):只是逆来顺受地面对死亡的使者。死王良实愿,求王但虚名:死了的良王实在希望活着,只为了名声。王魂化燕氛:赵王的灵魂消散在燕国。二人喜无忡(chōng):这对男女非常高兴而无忧无虑。内举全赵势:在内策动赵国,形成强大的势力。外折弱燕锋:在外打败燕国,削弱其锐气。

【赏析】

本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写赵胜和张耳、陈余的交往及最后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张耳、陈余的讽刺之意。

诗一开始,诗人便以“邯郸才人嫁为厮卒妇”开头,这是诗人的自况,也是全诗的引子。在这里,诗人借才子娶妻为仆妇之事,暗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然后诗人写到张耳和陈余这两位历史人物,他们曾经是刎颈之交的朋友,一起投奔义帝鸿门,共同谋划天下大业。然而后来他们之间却发生了背叛,张耳被项羽杀害,陈余投靠汉高祖刘邦,最终成为了汉初的开国功臣。诗人借这两个人物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那些忘恩负义的人的鄙视。

接着诗人又写了一段关于赵国的故事。在战国时期,赵国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但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它却成了秦国的一个附属国。诗人借赵胜之口,讽刺了那些贪图富贵而不择手段的人们。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出卖朋友和兄弟,甚至不惜出卖整个国家的利益。这种行为不仅令人感到可耻,更是让人感到愤怒。

接下来诗人又写了张耳和陈余的故事。他们在背叛了赵胜之后,又转而投靠了刘邦。刘邦虽然给予了他们很高的待遇,但张耳和陈余并没有因此而感恩戴德,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追求权力和地位。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仅让刘邦失望,也让人们感到愤怒。

最后诗人又写了赵国的事情。在秦灭六国之后,赵国被秦国所灭,而赵胜也因此成为了一个亡国之君。但是诗人并不因此而感到悲哀,反而认为这正是他所期待的结果。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赵国从腐败的统治中解脱出来,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整首诗贯穿了一个“恨”字,通过对张耳、陈余的讽刺,以及对他们背叛行为的揭示,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那些忘恩负义的人的不满和愤怒。同时,诗人也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个人前途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