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奂人堪羡,辽阳地不违。
边云连汉阙,宫日带莱衣。
馔入江鱼细,书成朔雁飞。
即看旌旆至,塞外虏尘稀。
【注释】
- 张湖亭参戎:指张湖亭的参军。
- 复州:即今山东诸城,古称复州。
- 奉母以行:奉侍母亲远行。
- 人堪羡:人可以仰慕。
- 辽阳地不违: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离京城长安不远。
- 边云连汉阙:边塞的云彩连接着皇宫的屋脊。
- 宫日带莱衣:宫日是指皇帝,带莱衣是说身穿的衣服是山东莱州产的布帛。
- 馔入江鱼细:进餐时吃着长江上的鱼。
- 书成朔雁飞:书信写好后,有北飞大雁传递。
- 即看旌旆至:不久看到旌旗飘扬而来。
- 塞外虏尘稀:塞外边塞的烟尘已经稀少了。
【赏析】
这首诗是张湖亭为赴任而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同时描绘了边疆的风光,展现了自己的豪迈气概。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两联写诗人赴任的背景和心情;第三联描写边疆风光和生活状况;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即将到达边境的决心和期望。
第一联“张湖亭参戎复州兼奉母以行”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目的。张湖亭是诗人的名字,他此次前往复州担任参戎,同时还带着母亲一起出行。这里的“参戎”是指担任军事职务,而“复州”则是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诸城市一带。同时,诗人还奉侍母亲同行,这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孝敬和关爱之情。
第二联“张奂人堪羡,辽阳地不违”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此行的背景。这里提到了张奂,他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质闻名于世。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张奂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军事职务的向往和追求。而“辽阳地不违”则是说虽然身处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但并不违背朝廷的意愿或规矩。这表明诗人在履行职务的同时,也遵守着朝廷的规章制度。
第三联“边云连汉阙,宫日带莱衣”则通过描写边疆的风光,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这里的“边云”可能指的是边疆的天空景色,而“汉阙”则是指皇宫的屋顶。这样的画面既美丽又壮观,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即将踏上征途,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宫日带莱衣”则是指皇宫的日出时分,阳光照耀着宫殿,映照出一片辉煌景象。这种景象不仅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也寓意着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心情。
最后一句“即看旌旆至,塞外虏尘稀”则是对诗人出征的期盼和决心的表达。这里的“旌旆”指的是古代军队的标志或旗帜,而“塞外虏尘稀”则是指边疆地区的战乱已经被平息或减少。这表明诗人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安排,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取得胜利。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待,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国家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