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芙蕖红欲开,清波分自御沟来。
应怜秋月疏云度,着意春风细雨栽。
词客漫劳青玉案,对君惟取碧筒杯。
人生百岁浑如此,玄发何嫌白日催。

【译文】

那冉冉升起的荷花,红艳欲开,清碧的池水从御河水渠流来。

应怜那秋天的明月疏云,春风细雨也精心地培育。

词人空自劳碌于青玉案前,而只取了碧筒杯中酒来。

人生百年不过如此,但何必嫌弃白发日日催白?

【注释】

芙蕖:荷花。

次龚云冈宫谕赏莲韵:是诗人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应龚云冈官署之请,以“赏莲”为题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冉冉:慢慢地。

芙蕖:荷花。

芙蓉:荷花。

芙蕖:荷花。

芙蓉:荷花。

芙蓉:荷花。

分自:自然来自。御河:即汴河,隋炀帝时开挖,北通涿郡,南达江都,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大运河。

应怜:应怜悯。

秋月:指月亮。

疏云:稀疏的云。

着意:特别在意。

清风:轻风。

细雨:小雨。

青玉案:古代帝王食案常用白玉制成,因以“青玉案”称之。这里指宴席上的宴席。

碧筒杯:用琉璃装饰的酒杯。

玄发:黑色的头发,指老年。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于诗人晚年。此诗以“赏莲”为题,实际上是借赏莲花抒发自己对世事的感慨。

首联两句写荷花盛开的景象和其自然来源。首句中的“芙蕖”,是指荷花,也就是莲花。“红欲开”,表明荷花已经盛开,颜色艳丽,红得就像将要开放的样子。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美丽的外形特征。第二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美丽景象的来源,那就是“清波”。清波指的是来自御河的水波。因为御河是隋炀帝时期开挖的大运河,所以这里的“清波”就是指的御河水。这句诗写出了荷花之美来自于自然的恩赐,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颔联两句则转入描写欣赏荷花的心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看到这满池的荷花,诗人不禁想起了那被秋风、冬雪所摧残的落叶。秋风和冬雪都是自然界中的力量,它们无情地摧残了那些无法抵抗的自然之力,使原本娇艳的花朵凋零了。然而,在这寒冷的天气中,荷花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它不向秋风、冬雪屈服,也不向命运低头,它依然保持着自己最本质的美丽。因此诗人感叹道:“应怜秋月疏云度,着意春风细雨栽。”在这里,诗人用“怜”字来表达自己的同情心,认为荷花虽然遭受了秋风和冬雪的摧残,但它依然坚强地活着,因此值得同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美,值得尊重和保护。

颈联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感受。他坐在宴会上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荷花,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到了自己的过去,那时他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他却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如今他已经老了,头发也开始变白了,他开始感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于是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词客漫劳青玉案,对君惟取碧筒杯。”在这里,“词客”是指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忙碌,寻找各种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青玉案”则是指宴席上的宴席,因为古代帝王的宴席上通常都用白玉制成的餐桌,所以人们称之为“青玉案”。而“碧筒杯”则是用琉璃装饰的酒杯,它是用来盛放美酒的。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已经不再追求名利和权力了,他只想静静地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尾联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他想到自己的一生,无论是年少还是年老,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他都曾经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过许多的感受和思考。然而现在他已经老了,头发也开始变白了,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正在一天天消逝。于是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生百岁浑如此,玄发何嫌白日催。”在这里,“人生百岁”是一个常见的说法,用来形容人的一生。“浑如此”则是指一切都像这样一样,没有任何改变或变化。“玄发”是指黑色的头发,也就是老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无尽思考。他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如此短暂和无常,没有什么是值得留恋和珍惜的。而他也已经老了,头发已经变白了,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正在一天天消逝,因此不应该有任何留恋和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