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郡东来此要津,万山如戟斗嶙峋。
舟航阻绝经商路,车马踌躇问驿人。
风至烟尘常扑面,雨馀沾湿不容身。
愁听门外桓伊笛,何用喧喧动四邻。
【注释】
怀远:诗人自称,以自谦。江郡:指江州的州治所在。东来此要津:指诗人的家在江南,而江州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江郡东来此要路:即“江郡东来此要津”,意即诗人的家乡(江西)离江州不远,是交通要道。万山如戟斗嶙峋:形容山势险峻。万山如戟,形容山势直插云端,如同利戟;斗嶙峋,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参差不齐。舟航阻绝经商路:形容因战事或自然灾害导致商船无法通行。车马踌躇问驿人:形容路途艰难,行走困难。风至烟尘常扑面,雨馀沾湿不容身:形容战乱时期,到处烽烟四起,尘土飞扬;雨水过后,衣服被淋得透湿。桓伊:晋朝著名琴师。这里用桓伊代指笛声悠扬。何用喧喧动四邻:为什么还要发出声音让周围的邻居听到,表示自己不欲张扬。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客居异乡之愁的五言诗。首句写诗人从江西老家到江州途中的所见所感。次句进一步写江州地势险要和山峦叠嶂的景象。三、四两句写旅途艰难,商贾往来受阻,行人难行,只得问讯驿馆之人。五六句写战乱时期,到处是战争的烽火,到处都是硝烟弥漫,人们无处可藏;而雨水过后,衣服都被淋得透湿了。七八句写自己独居异乡,寂寞无聊,只能听一听桓伊的笛子之声。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心境: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么还值得一吹?何必去惊动别人呢?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不满和无奈。全诗情感真切动人,语言朴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