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曾同侍从班,岂知今日共艰难。
舟车远道风霜早,灯火虚窗夜雨寒。
梦寐惟应怀魏阙,文章未必误儒冠。
于今公论明如日,心地无忧体自安。

诗句释义:

  1. 忆昔曾同侍从班,岂知今日共艰难。
  • 回忆过去一同侍奉皇帝,如今却一起面对困难。
  1. 舟车远道风霜早,灯火虚窗夜雨寒。
  • 旅途遥远,天气寒冷,夜晚的雨水让灯火显得虚幻而寒冷。
  1. 梦寐惟应怀魏阙,文章未必误儒冠。
  • 在梦中应该怀念朝廷(魏阙),但文章未必能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做官。
  1. 于今公论明如日,心地无忧体自安。
  • 现在公论公正明了,内心没有忧虑身体自然安宁。

译文:
回想起过去我们一起侍奉皇帝的日子,没想到现在却共同面对困难。
我们乘坐马车,穿越遥远的道路,经历了寒冷和风雨。
在梦中应该怀念着朝廷,但我的文章并不能证明我适合做官。
公众的议论是公正无私的,让我心无旁骛,身体健康。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心境变化。一开始,他与昔日的同僚们一同侍奉皇帝,享受着荣耀和尊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共同面对了艰难的环境。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物理上的远行和气候上的变化,也体现在心理感受上。

诗中通过“舟车远道风霜早”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严酷。夜晚的雨更增添了几分凄凉和孤独。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转变——从曾经的荣耀到如今的困境。

“文章未必误儒冠”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才华与官职匹配的思考。他认为即使文章写得好,也不一定能够证明自己适合担任官职。这反映出一种自我怀疑和现实的无奈。

“于今公论明如日”说明现在的社会观念更加公正,人们对是非有了明确的判断。这让诗人感到安心,因为他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清白和正直将会被世人所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境遇,以及对社会公正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心理状态。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代变迁下人性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