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重九愁中过,不似今年思转愁。
南浦云迷鸿雁字,故园霜冷菊花秋。
纶音已喜覃恩泽,涸鲋谁怜久滞留。
破帽不禁风色紧,却嫌蓬鬓日飕飕。
【注释】
- 南浦:古水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 纶(lún)音:指皇帝的诏书。
- 涸鲋(hé fù):干涸的小鱼。
- 蓬鬓(péng bìn):头发蓬松如蓬草,多用来形容人年老。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作者任福建提点刑狱官时。诗人借重阳节登高怀远、抒发忧思之情,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叹。
首联“几年重九愁中过,不似今年思转愁”。重阳节是传统的秋节,本应欢庆,但诗人却因国运衰微而感到忧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
颔联“南浦云迷鸿雁字,故园霜冷菊花秋”。诗人登上高处,看到南浦上的云彩如同被风吹散的鸿雁字迹,故园的菊花已经凋零,只剩下寒冷的霜露。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颈联“纶音已喜覃恩泽,涸鲋谁怜久滞留”。诗人听到朝廷传来好消息,皇帝的诏书已下达,他终于可以离开福建这个是非之地。然而,对于他来说,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一个被困的小鱼,无法得到别人的怜悯和帮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他人的期待。
尾联“破帽不禁风色紧,却嫌蓬鬓日飕飕”。诗人戴着破旧的帽子,风吹得更加猛烈,他的头发蓬松如蓬草,显得更加苍老。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和外貌,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使人更加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辛丑重九,即辛丑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之俗。诗人因国难家忧,无心赏菊,反觉得菊花更冷。此句为全诗主旨。
首二句以反笔直写,言其愁之深也。前一句说往年之愁,后一句说本年之愁。
“南浦”句,谓重九登高所见。南浦云迷,犹言云遮雾罩,使鸿雁字迹难以辨认。“故园”,指家乡。“霜冷”,犹言寒气逼人。“菊花”,指重阳节所食之物。“秋”,指秋天,此时正是菊花盛开之际。这两句是说:往日重九登高时,看到的是一片美好的景致,而今年的重九登高时,看到的只有寒冷的秋意。
“纶音”,诏书;“覃恩泽”,大恩惠。这两句说:听闻皇帝已颁下诏书,表示大恩惠,诗人心中顿觉宽慰,仿佛重获自由。
“涸鲋”,干涸的小鱼,喻困厄之人。这一句是说:像你这样困厄的人,又有谁会同情你呢?
“破帽”,破旧的帽子。这一句是说:即使戴着破旧的帽子,也不能阻止风势的猛烈,更何况我的头发早已疏落不堪。
此诗语言平淡朴实,却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通过对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咏叹调式的长篇抒情诗,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