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音曾演海门潮,万里东归剑阁遥。
出水莲花元不染,凌霜松柏岂云凋。
机缘久向生前尽,杖锡还从劫外飘。
回首庐山旧兰若,千峰明月虎溪桥。

【注释】雪庭:指日本僧圆珍(1642-1705),号雪庭。耻庵:指陈洪绶,字章侯,号悔庵、悔翁,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画家。海门潮:指《法华经》“如来兴世时,有大海潮汐涌起”之文。东归剑阁:指圆珍于1689年(顺治十六年)入中国,次年即去世。莲:佛教中指清净的佛性,这里借指圆珍。凌霜松柏:比喻坚贞不屈。机缘:因缘。生前:活着的时候。杖锡:僧人手执木杖,锡是锡杖。劫外:佛经称阿弥陀佛净土中的众生,未受五逆罪故,称为“大劫外”。虎溪桥:位于庐山东林寺前,相传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游山时所建。

【赏析】这首诗是陈洪绶为纪念日本僧圆珍所作。圆珍在顺治十六年(1659)入中国后,次年即圆寂,陈洪绶作此诗以悼念之。全诗四联八句,每联四句,押仄韵。第一联写圆珍和尚的生平业绩。第二联赞颂其品格。第三联叹惜其逝世。第四联追忆其遗踪。

“法音曾演海门潮,万里东归剑阁遥。”这是第一联。“法音”指佛法,这里用来形容圆珍和尚讲经说法时那种庄严而动听的声音,犹如海潮澎湃,回荡万里;又说他像剑阁那样遥远的地方一样,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弘扬佛法。这两句是赞叹圆珍和尚的功德和贡献。

“出水莲花元不染,凌霜松柏岂云凋。”这是第二联,也是对圆珍和尚人品的高度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松柏凌寒风而不凋,都是人们常用的赞美莲花和松柏的句子,这里用来比喻圆珍和尚的品德纯洁高尚。

“机缘久向生前尽,杖锡还从劫外飘。”这是第三联,也是对圆珍和尚的不幸遭遇的叹息。机缘是佛教语,意为机遇与缘分,这里借指圆珍和尚生前的机遇与福分。“生前尽”三字,表达了作者对他生前未能及时得到佛法真谛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圆珍和尚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杖锡还从劫外飘”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圆珍和尚的哀悼之情。

“回首庐山旧兰若,千峰明月虎溪桥。”这是第四联,也是对圆珍和尚遗踪的回忆。“回首”二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之情。“庐山旧兰若”,指的是当年圆珍和尚曾在庐山讲经说法的场所,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千峰明月虎溪桥”,则是描绘了当年明月高悬、虎溪桥上人来人往的景象,这些景象都与圆珍和尚有关。这两句是对圆珍和尚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