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苇满方泽,林霏凝夕阴。
中有孤飞鸿,嗷嗷吐哀音。
随风入人耳,悽怆伤我心。
矻矻穷旦莫,离思谁能任。
自非乏俦侣,势异升与沉。
清论久不接,何由豁尘襟。
寄言暇豫者,勿疑朋盍簪。

【注释】

方泽:古代的一种祭地的仪式。

孤飞鸿:比喻孤独的人或事。

嗷嗷:鸟鸣声,此处形容声音哀伤。

矻矻(kù):勤勉不懈的样子。

清论:清正的言论。

暇豫者:闲暇的人。

盍簪:盍,通“合”,何不;盍簪,即何不相聚。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四年(745),时李白流寓东都洛阳,友人元丹丘来访,李白赠此诗以答之。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怀才不遇、志不得伸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与朋友间深厚的友谊。

首联起句写蒲苇满泽,林霏凝暮阴,点明时节已是傍晚,天气寒冷。“蒲苇”是水边低湿之地,所以有“方泽”;“林霏”则是雾气弥漫,所以有“夕阴”。

颔联用比兴手法来写景。鸿雁本是高飞远翔,可此刻却孤零零的在水面上盘旋,发出哀切的鸣叫。诗人以鸿鹄喻人,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颈联写鸿鹄之声随风而来,触动人的耳弦,使人感到凄怆伤心。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鸿鹄的鸣叫声比作自己的心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伤和痛苦。

尾联写诗人已经疲惫不堪,连早起的时间都没有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流逝,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里的“穷旦莫”是说连一天的时间都没有了。最后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不要怀疑自己会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写鸿鹄之鸣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