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啸延清籁,长谣集绪风。
岭云偏向北,郁水亦流东。
地切三边戍,天开万寿宫。
飞仙挟明月,应得到崆峒。

【解析】

此诗写诗人在草堂避暑时,对山水之美的赏爱和追求。

“蹙啸延清籁”意思是:吹着口哨发出声响,仿佛是清远高深的山风声。“蹙啸”是形容声音急促的样子,“延清籁”是说这清远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这句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长谣集绪风”意思是:长歌吟咏,聚集了那飘荡的风。“长谣”是说这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绪风”是说这风是随风而来的游子之情。这句写诗人的客观景物。

“岭云偏向北,郁水亦流东”意思是:岭上的白云偏偏往北飞去,而那条蜿蜒曲折的郁水也向东流去了。“岭”、“郁”都是指四川一带的山脉、江河,“偏北”“东流”都是诗人的主观感情。

“地切三边戍,天开万寿宫”意思是:这里地势险要,靠近三边(指唐王朝的北部边疆),天空开阔,好像有万寿宫那样宏伟。“三边”、“万寿宫”都是诗人的主观想象。

“飞仙挟明月,应得到崆峒”意思是:像飞仙一样挟持着皎洁的明月,应当达到那巍峨的崆峒峰。“飞仙”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明月”是天上的月亮,“崆峒”是山名,这里指蜀中名山。“飞仙”、“明月”都是诗人的想象。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草堂避暑时,对山水之美的赏爱和追求,抒发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首联两句写诗人避暑时的感受:“蹙啸延清籁”,“蹙啸”,急促的呼号;“延”,延长。诗人在草堂避暑时,用口哨吹奏出一种清脆悦耳的声音。他感到那来自高山深处的风声似乎比往日更加清晰、悠扬。这是诗人主观的感觉,是诗人对自然的感悟。颔联两句写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感受:“长谣集绪风”,“长谣”,长篇诗歌的意思;“绪风”,游子归途的思乡之情。诗人感到自己的思绪随那悠悠然飘向远方的风声而飞扬。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颈联两句写诗人对眼前地理形势的感受:“岭云偏向北”,“岭”,指的是岷山;“北”指北方;“郁水亦流东”,指的是长江,即东南方。这里诗人以夸张手法写景。他认为岷山上空的白云,都向北方飞去,而他所在的草堂所在地却偏于南面,与那些向北而去的白云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岷江之水也向南奔去。这样,诗人便觉得眼前的地理形势非常险峻,他感到自己身临其境。这是诗人的客观描绘。尾联两句写诗人的遐想:他想象中的仙境就在崆峒山。他渴望能像神仙一样驾着明月,到达那巍峨壮观的山峰上。这是诗人的想象。全诗通过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