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鱼书报越裳,期门龙节发荆湘。
北风鸿雁飞何处,南海渔樵思故乡。
即恐军储非往日,却劳宵旰及殊方。
平林月出闻啼鴂,击剑酣歌意转长。
注释:
幕府:指朝廷的军政大权。鱼书:书信。期门龙节:皇帝出行时仪仗队的行列,象征皇权的尊严。荆湘:荆州、湖南地区,这里泛指北方边远地区。即恐军储非往日:担心军队储备物资不如以前了。却劳:又去劳动。宵旰:早晚不辞辛劳。殊方:远方,这里指边远地区。平林:茂密的树林。月出:月亮出来了。闻啼鴂:听到杜鹃鸟的鸣叫。意转长:心情变得舒畅了。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因战乱而流亡到夔州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不安,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首句“幕府鱼书报越裳”,描绘了边疆传来的消息,使诗人想起了古代越地的使者向中原报告战事的场景。这里的“越裳”是指古代越国的南界,也借指边远地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传来的消息的关心和关注,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次句“期门龙节发荆湘”,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象征着皇权的尊严。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三句“北风鸿雁飞何处”,描绘了北风中的鸿雁飞翔的景象。这里的“北风”代表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而“鸿雁”则寓意着迁徙、流浪的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不安的感受。
第四句“南海渔樵思故乡”,描绘了渔民和樵夫思念家乡的情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
第五句“即恐军储非往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战争形势的担忧和忧虑。这里的“军储”指的是军队的粮食储备,而“往日”则是指过去的情况。这句诗揭示了战争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第六句“却劳宵旰及殊方”,描绘了皇帝深夜不眠的工作景象。这里的“宵旰”代表着皇帝的辛勤工作,而“殊方”则指边远地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工作的辛苦和劳累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第七句“平林月出闻啼鴂”,描绘了月光下听到杜鹃鸟的鸣叫声的情景。这里的“平林”代表了安宁的环境,而“啼鴂”则是一种悲伤的鸟类叫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感叹。
最后一句“击剑酣歌意转长”,描绘了诗人在月下弹奏乐器、饮酒歌唱的情景。这里的“击剑”代表着战士的勇猛,而“酣歌”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不安以及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