骢马驱,何悠悠。月题染朱汗,倏与飞电流。昔驱长安陌,今在粤海陬。
外台手执天子法,儿能学语皆知刘。翩翩鸣佩觐帝旒,祖筵衣冠盈道周。
酌金罍,罗玉羞。吹长笛,弹箜篌。莫奏折杨柳,清霜满炎州。

【解析】

此诗作于天宝六载(747),是送别好友刘宪伯乔时所作。诗人以马喻人,通过马的遭遇来抒发对友人的眷恋之情。“骢马驱”,骢是马名,驱是赶。“月题染朱汗,倏与飞电流。”“忽”是忽然的意思,“朱”指朱红色的马汗,“倏”是忽然的意思,“电”指闪电。这两句的意思是:月光下的朱红马汗,忽然就和闪电一样。“昔驱长安陌,今在粤海陬。”“昔”指往时,“长安陌”指的是唐都长安的京城大街,“今”指现在。这两句的意思是:昔日驱车长安大道之上,如今却来到了南方的海滨之地。

颔联“外台手执天子法,儿能学语皆知刘。”“外台”指御史台,是唐代最高监察机关所在地。这两句的意思是:御史台的手拿法律,儿子们都能学会说刘。“翩翩鸣佩觐帝旒,祖筵衣冠盈道周。”“佩”指佩玉,这里指代皇帝,“旒”是古代帝王所挂冕服上五彩玉串,“祖筵”指设宴,“道周”指道路两旁。这两句的意思是:翩翩的佩玉之声进见皇上,祖上的酒席和盛装的人群充满道路两旁。

颈联“酌金罍,罗玉羞。”“斟”是把酒倒入酒杯,“罍”是一种圆形瓦器,“罗”指排列,“玉羞”指用美玉做的菜肴,“斟”是倒酒入杯的动作,“罗”指陈列,“玉羞”是指用美玉做的美味佳肴。这两句的意思是:斟满金罍的美酒,排上玉制的珍馐。“吹长笛,弹箜篌。”这两句的意思是:吹起悠扬的长笛,弹奏起优美的箜篌。“莫奏折杨柳,清霜满炎州。”“莫奏”指不要演奏,“折杨柳”指《折杨柳》曲调,这里指代离别的歌辞,《折杨柳》为乐府旧题,多有伤离惜别的作品;“清霜满”指寒霜满天,“炎州”即炎热的南方。这两句的意思是:请不要演奏那些悲凉的离别歌谣,寒风刺骨,让南方也变得冷清起来吧。

尾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的意思是:老朋友向西行去黄鹤楼,春天的江水三月里泛舟东下扬州。

【赏析】

这首诗写送别刘宪伯乔,以骢马自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真意切。

第一首写骢马的离别。前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原因。“骢马”是骏马,也是诗人的代称。“月题染朱汗”“朱汗”即朱红色马汗,这里比喻骢马身上的斑纹。骢马身上斑驳的花纹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又似诗人自己的心迹。“倏与飞电流”,形容骢马神速无比,好像闪电一般地驰过长安大道。“昔驱长安陌”一句,写骢马往日驰骋京城的情景,“今在粤海陬”,则写骢马今日远游南方边地的壮举。“外台”“天子”“法”“儿”等词语,都表明骢马的非凡身份和高贵地位。这四句中连用了四个地名,说明骢马从长安出发,到岭南为止,行程万里,跨越了整个中国。

第二首写骢马赴任时的饯别场面。“外台”指御史台,这里是骢马将要赴任的地方;“儿能学语”,是说骢马能够说话;“祖筵”,原指祭祖父的酒席,这里是饯行之意。这些词语都表明骢马即将踏上征途。

第三首写骢马赴任时的情景。“翩翩鸣佩觐帝旒”,“佩”指佩玉,这里代指皇帝;“帝旒”,即皇帝冠冕上五彩玉串下垂的饰物;“祖筵”,指设宴饯行。这句意思是骢马昂首鸣响佩玉,进见皇帝,祖筵周围布满了盛装的人们。这一联既写出了骢马威武雄壮的形象,又写出了饯行的盛况。接着写饯行的宴会。“酌金罍”,斟满美酒;“罗玉羞”,陈列珍馐。“吹长笛,弹箜篌”,这是饯行宴会中助兴的乐曲,也是饯行的一种仪式。这两句既写出了饯行的隆重场面,又表现了饯行者的心情。

第四首写饯行的离别。“莫奏折杨柳”,是说不要演奏那使人伤感的别离歌辞。“清霜满炎州”一句,是写饯行的地点在南方炎热的地方。这两句既是说饯行的时节在秋天,又是说饯行的地点在南方炎热的地方。

第五首写饯行的送别。“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指刘宪伯乔,“黄鹤楼”是著名的古迹。“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是说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后,乘着三月的春光,来到扬州游览。

这首送别诗写得十分细腻生动,尤其是对骢马的描写尤为传神。诗人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这首诗显得如诗如画,意境优美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