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夜伴山中宿,清磬寥寥百草芬。
巢鸟近人飞始觉,岩僧隔竹语相闻。
坐深四岭浑无月,衣冷苍松半是云。
故里不堪归梦绕,何时衾枕更随君。
诗句原文:
高楼夜伴山中宿,清磬寥寥百草芬。 巢鸟近人飞始觉,岩僧隔竹语相闻。
译文:
深夜里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与山中的寺庙共眠,四周只有远处的钟声和草丛中偶尔传来的虫鸣,显得格外宁静。忽然听到一只鸟儿掠过的声音,我才意识到已经是凌晨时分。在这寂静的山林中,我听到了僧人在竹林中的诵经声,虽然相隔遥远但清晰可闻。
赏析:
诗人以“高楼夜伴山中宿”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夜深人静之时,诗人选择了一处高山上的古寺过夜,这样的选择本身就带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而“清磬寥寥百草芬”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境界。夜晚的钟声与百草的芬芳交织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净土。
第二句“巢鸟近人飞始觉”,通过描写鸟儿接近人的情境,引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鸟儿在清晨才开始感到,说明夜已经深沉得让人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无拘的向往。
第三句“岩僧隔竹语相闻”,则转入了另一个场景。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位僧人在竹林中诵经的场景。尽管身处喧嚣之中,但他的内心依然保持着一份宁静。这一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和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种对生活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