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儒林秀,婆娑六艺场。
定居文学传,奚忝子游乡。
古树藏云暗,空坛抱月凉。
逢君十年外,樽酒意偏长。

【注释】

宴:设宴。虞山: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有虞山、虞池等名胜古迹,山上有天镜湖、真如寺等。招真治:指招真治地,即今江苏无锡县的惠山。来云阁:在招真治附近的来云寺内。邓子:作者自称,字文度。儒林:儒家学者聚居的地方。六艺:周朝的六种主要学术:《诗》《书》《礼》《乐》《易》《春秋》。婆娑:闲适自得的样子。六艺场:指招真治内的学宫。“定居文学”,言自己在招真治定居下来,以从事文学创作。“奚忝子游乡”:意谓惭愧不能像孔子的学生游历四方,没有尽到游历四方的职责。奚:何,哪里。忝:愧。子游:孔子的弟子,姓孔名游(字子夏),孔子死后曾四处游历时,曾与孔子同行者为子夏。

【译文】

邓子儒林秀美,六艺场中你闲适自如。

你在招真治定居下来,怎能说愧对孔子的游历?

老树藏在云雾之中,空荡荡的坛子抱着清凉。

与你相逢已是十年之后,酒杯里盛满的情谊更浓。

【赏析1】

此诗作于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2年),时诗人任虞部员外郎。邓子文是当时的一位著名学者,与杜甫同乡。杜甫早年曾受业于他门下,后两人因战乱流落异乡,邓氏也隐姓埋名,故称邓子文。

这首诗写在招真治与来云阁之间。当时邓子文隐居此地,杜甫去探访他,并写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邓子文的崇敬之情和对其才学的赞叹。

全诗分为四层,每一层都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开头两句,诗人首先称赞邓子文的才华横溢,说他在儒林之中显得格外出众。接着又赞美邓子文在六艺场上的从容自如,仿佛是在欣赏一场艺术表演。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邓子的钦佩之情,也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

第三句则是诗人对邓子文的赞誉之辞,他认为邓子文在招真治的定居是一种荣耀,因为这里是一个充满学问的地方。同时他也表示自己感到惭愧,因为他并没有像孔子的学生那样四处游历,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句话既展现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反思,也表达了对邓子文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则是对二人相逢的喜悦之情的描写,他们虽然已经分别十年,但今天再次相聚,仍然感到无比的快乐。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邓子文的思念之情,也展示了他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招真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邓子文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才学的赞叹。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