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陟神巳慄,极振目逾眩。
分野照可指,山云讵能辨。
藩周县界络,江末海光见。
松表鼯叫清,崖间羽栖宴。
东月巳吐晖,西骊将陨绚。
创观世可遗,薄返情犹眷。
翠微搆翳隐,初春沃葱茜。
餐霞哂他晚,遁谷矜我先。
物轨谅有齐,意适无所羡。
逍遥嗣永言,抒心布朋彦。
【注释】
上北高峰顶四览:登上北高峰,从山顶四周远眺。
憩韬光庵深处:在韬光庵的深山之中休息。
半陟神巳慄:攀登到半山时,感到十分畏惧。
极振目逾眩:极目远望,眼睛都发花了。
分野照可指:从分野处可以分辨出太阳的位置了。
讵能辨:怎么能分辨呢?
藩周县界络:周围的县界像篱笆一样环绕着。
江末海光见:江水尽头,海天相接,日光普照。
松表鼯叫清,崖间羽栖宴:松树梢上的寒鸦叫声清晰可闻;崖上的小鸟在欢宴(鸣唱)。
东月已吐晖:东方的月亮已经升起。
西骊将陨绚:西方的骊山正在落下夕阳。
创观世可遗,薄返情犹眷:我对于世间万物都产生了超脱之情,但对于人间的感情还留恋不已。
翠微建构翳隐:青山翠绿,云雾缭绕,遮掩了山间的景物。
初春沃葱茜:初春时节,山野一片葱郁繁茂的景象。
餐霞哂他晚,遁谷矜我先:我在山中用餐,欣赏着美丽的晚霞,而那些隐居山林的人还在羡慕我。
物轨谅有齐,意适无所羡:万物各有其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没有不必要的欲望。
逍遥嗣永言,抒心布朋彦:我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与朋友畅谈人生哲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览灵隐寺周围景色,并抒发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超然物外、淡泊名利情怀的诗。此诗首联点题,二联写景,五联写游,七联抒情,八联议论,全诗以情驭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幽美。
“上北高峰顶四览”,开篇先点明地点和时间,为后文的描绘奠定基础。诗人登上北高峰,从山顶四周远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半陟神巳栗,极振目逾眩”,登山者因兴奋激动而感到头晕目眩。这里既表现了登山时的艰难,也表现了登高望远后的豪迈。
“分野照可指,山云讵能辨”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巅的景色。在这里,“分野”是指地理上的界限,而诗人的目光却能清晰地辨认出太阳的位置,这足以说明诗人对山巅景色的熟悉程度。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向了周围的环境。“藩周县界络,江末海光见”,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北高峰周围的环境。周围的县界像篱笆一样环绕着,江水尽头,海天相接,阳光普照大地。这种景色让人感到宁静而又壮阔。
诗人又转向了山中的景色。“松表鼯叫清,崖间羽栖宴”,在松树上,寒鸦的叫声清晰可闻;在悬崖上,小鸟们欢乐地栖息在一起。这些声音让整个山林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在游览过程中,诗人还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东月已吐晖,西骊将陨绚”,东边的月亮已经升起,西边的骊山正落下夕阳。这些自然景象让诗人感到愉悦。
尽管诗人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创观世可遗,薄返情犹眷”,诗人感叹道:我对于世间万物都产生了超脱之情,但对于人间的感情还留恋不已。这种矛盾的情感让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诗人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翠微建构翳隐,初春沃葱茜;餐霞哂他晚,遁谷矜我先”,诗人感慨道:青山翠绿,云雾缭绕,遮掩了山间的景物;初春时节,山野一片葱郁繁茂的景象;我在山中用餐,欣赏着美丽的晚霞,而那些隐居山林的人还在羡慕我。这些景色和感受让诗人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诗,通过对北高峰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融入了很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